吉林市棋盤村:構建農業鏈條 促進經濟自我造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28 18:0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長春4月28日電(記者 段續)養老院免費吃住、大紅包年年都有、住樓房“稀鬆平常”……這就是吉林市龍潭區棋盤村村民的生活常態。

    村黨委書記馮利偉介紹説,土地被徵用後,為避免農民坐吃山空,讓收入成為“長流水”,産業發展就得跟得上。在龍潭區政府支持下,棋盤村將徵地補償款有機整合,成立房地産公司開發自有土地,不僅改善了村民居住條件,地産收入還揣進了“自己兜裏”。

    更重要的是,通過將土地開發利潤用於綠色有機農業鏈條,村子逐步形成了集體經濟自我造血能力。

    在傳統種植業上,棋盤村成立水稻合作社,推廣吉林市糧食局授予的“中國粳稻貢米之鄉-吉林市”標識,將這個知名稻米品牌推向全國市場。

    在綠色農業發展上,村裏陸續成立養殖公司、酒業公司,將糧油豆粕製成飼料,將動物糞便發酵製作天然有機肥,逐步形成綠色農業産業“閉環”。

    日照大棚裏,草莓、黃瓜長勢喜人。蜜蜂為草莓授粉、農家肥給黃瓜“增力”。“綠色生産投入雖高,但是銷售很好。”村民談紹文説。

    産業路徑明朗,項目緊跟市場,吉林棋盤生態農業集團在現有農業企業有機整合基礎上建立起來。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制定公司運作章程,每一位村民都享有公司股份和相應收益,讓集體經濟更好地為村民服務。

    村民搖身一變成為“上班族”,早晚打卡、領取月薪、年終分紅的“白領”工作模式已成常態,月平均工資達3000元左右。在自有産業的循環滾動發展下,集團公司吸納本村勞動力520人,佔全村有勞動能力人口的86%。

    “基於農業現代化、産業化發展基礎上的農民角色轉換是從小農生産到産業運營的關鍵。”馮利偉説,“土地補償收入可以很容易讓農民集體經濟獲得發展的‘第一桶金’,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基於村鎮優勢産業。”

責任編輯: 王欣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