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文明互鑒播撒和平種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29 07:27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歐洲之行,無論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講臺上發表重要演講,還是在同歐洲各界人士的談話中,都倡導世人共同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交流互鑒,以睿智的思辨深刻詮釋“和”文化精髓。

  經濟全球化拉近了國與國的客觀距離,但不同文明之間的主觀隔閡卻遠未褪去。面對處在深刻複雜變化之中的國際形勢,面對人類難以逃脫的共同挑戰,國與國、人與人之間展開交流、增進理解顯得更具必要性和緊迫性。

  “9·11”事件之後,不少人從中意識到“文明衝突論”的現實注腳,進而開始渲染以強力博取優勢。然而,隨後的事實表明,“文明衝突論”更像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文明之戰”的最終結果也勢必難有贏家。就連提出這種理論的美國學者亨廷頓都不忘記警告世人,“一個文明衝突的世界無可避免地也是一個雙重標準的世界,人們用一種標準對待他們的同類國家,用另一種標準對待別國”,隨之而來的必然是世界的割裂。

  策劃和平要比策劃戰爭困難得多,這是法國政治家米歇爾·羅卡爾的一句名言。從長而論,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通過文明交流消除隔閡,“於人之思想中築起保衛和平之屏障”,和平的種子才能播撒得更廣、紮根得更深。文明是多彩而平等的,包容互鑒才能導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和平對話。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文明,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傲慢和偏見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最大障礙。新世紀短短10多年,一個簡單的道理變得愈發清晰:強勢文明一旦失去了對其他文明的尊重,非但難以在和他者的交流中有所借鑒,更會在不經意間滑入肆意而行的泥潭。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正是出於“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的見識與氣度,中國人更為敏銳地看到,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多樣化非但不應成為不同國家之間對抗衝突的引爆點,反而應當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潤滑劑。在一位西方學者看來,中華文明追崇多元共存,為解決當今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提供了溫潤化人的“中醫療法”。

  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深深反映了中國人自古以來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也鮮明體現了中華文明的時代內涵和蓬勃生命力。中國以開放的胸懷從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並以開放的胸懷同世界分享自身優秀的文明成果。落戶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中國文化中心,豐富多彩的“國家年”、“語言年”、“友好交流年”……中國為世界上愛好和平的人民積極搭建多樣文明薈萃綻放的絢麗舞臺。

  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在世界播撒和平的種子。中國的倡導,中國的然諾,中國的行動。

責任編輯: 向思敏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