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記者 韓潔 王希)剛剛過去的一季度,中國經濟列車再度遭遇速度放緩質疑,儘管仍保持在合理區間,但7.4%的GDP增速創6個季度來的新低,經濟下行壓力凸顯,潛在經濟風險不容忽視。 轉型關口,中國經濟唯有深化改革才能形成新的增長動力。展望全年,深化改革的動力火車已然發動,只有沿著既定方向堅定前行,才能不斷釋放改革紅利,促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增速放緩不改調控基調 向改革要動力 種種跡象顯示,儘管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決策層並沒有出臺短期刺激政策的衝動。 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要堅持現有政策基調,創造良好發展預期和透明宏觀政策環境。 “儘管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凸顯,決策層不會出臺短期刺激政策,而是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基調,更注重經濟增長質量和可持續性。”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對記者説。 一季度,CPI低位運行釋放經濟總體放緩信號,加之進出口數字雙下滑,以及産能過剩、財政金融潛在風險、房地産市場分化等矛盾和問題積累,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凸顯。 近幾年宏觀調控的經驗告訴我們,越是經濟增速放緩,越要經得起短期刺激誘惑,著眼于長期的穩定和平衡發展。 “我們已經確定的方針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能夠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挑戰,中國的發展有著很強的韌性。”不久前博鰲亞洲論壇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這一表述,顯示了中國高層更注重經濟增長質量而非速度、更注重中長期健康發展的改革決心。 向改革要動力。毫無疑問,改革已成為中國經濟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齣路。“只有改革,才能推動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推動中國朝著更綠色、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耶魯大學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説。 簡政放權成改革亮點 向市場要活力 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今年最受矚目的關鍵詞無疑是改革。今年以來,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各項改革有序推進,激發中國經濟的新活力。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看來,以簡政放權為重點,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是本屆政府改革的亮點。 今年1月1日實行工商登記註冊制度改革以來,以工商註冊便利化為重點的政策措施在各地掀起了新一輪投資創業熱潮。一季度,全國新等級各類市場主體近240萬戶,同比增長高達40%以上,成為中國經濟一道亮麗風景線。 此外,利率市場化繼續推進、簡政放權舉措頻出、能源價格改革穩步推進、人口政策、養老金並軌、教育等領域改革動作不斷……一系列新舉措不斷釋放改革紅利。 4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首推80個項目向社會公開招標引發市場廣泛關注。這一舉措鼓勵民資進入鐵路、港口基建、清潔能源工程等一些具有自然壟斷屬性、過去以政府資金和國企投資為主導的領域,被視為更大力度激發市場活力的改革硬舉措。 “這一改革舉措令人振奮,也將為經濟穩增長帶來新鮮活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通過強調讓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市場準入更加開放,鼓勵民資參與基建項目,無疑將提升經濟效率。 挑戰不容忽視 改革動力須持續釋放 毫無疑問,改革的動力火車已順利啟動,但前方道路面臨諸多挑戰,唯有啃下一個個改革的“硬骨頭”,才能讓改革釋放助力經濟行穩致遠的持久動力。 對不少民營企業而言,政府簡政放權的力度仍需加大。民營企業家、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日前曾提出,雖然中央政府已將中方投資額3億美元以下的資源開發類、1億美元以下的非資源開發類境外投資項目審批權下放到省級主管部門,但程序上依然需逐層上報,所需時間較長,呼籲國家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的步子邁得更大些。 南存輝的建議可能很快就會變為現實。4月16日,商務部在其網站上就即將修訂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已然包含將一般性境外投資項目的核準制改為備案制的改革之意,再邁政府簡政放權新步伐。 簡政放權,無異於政府割自己的肉,勢必觸及部門利益而面臨重重阻力。但從近期高層多次表態看,隨著政府權力清單制度的完善以及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試行,簡政放權力度還將進一步加大。 同時,對於市場關注的改革“硬骨頭”,近期中央政治局會議已明確表示,將繼續推進財稅、金融、價格、科技管理體制等方面改革,無疑將為中國經濟穩步前行掃清制度障礙,注入新動力。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