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安徽省工業經濟延續了去年的良好運行走勢,總體實現有速度、有質量、有效益的增長。同時,絕對增速下行、部分企業利潤下滑等問題不容忽視。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絕對增速仍處於下行通道 今年以來,安徽叉車集團新研發出的新能源、電動等中高端系列産品,訂單一路飆升,産品供不應求。1月至3月,該集團産銷叉車23000多臺,同比增長近20%,再創歷史新高。一季度,聯寶電子、安慶石化、海螺集團實現産值同比分別增長447.8%、43.9%、30.8%;電子信息、建材、石化行業産值同比分別增長81.4%、23.1%、20.5%。 “在複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下,一季度全省工業經濟仍然延續了去年以來的良好發展態勢,來之不易。”省經信委主任牛弩韜説,工業增速保持在合理運行區間,經濟結構呈現積極變化,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235.9億元,同比增長1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3個百分點,繼續居全國第1位。從效益看,今年1月至2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195.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1%,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15.9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7個百分點。 各項匹配性指標數據,支撐並印證了工業經濟運行的協調性。從工業用電情況看,一季度全省工業用電量累計249.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6.2個百分點,居中部第一。3月份當月工業用電86.1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74%,增幅同比提高11.3個百分點。 雖然工業經濟相對增速靠前,但絕對增速仍處於下行通道。一季度,安徽省規模工業增速比去年末下降0.7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2.2個百分點,創近5年同期新低。“我們將關注宏觀經濟的走勢,把穩增長放在工業經濟運行的首位,堅持從需求側和供給側著力,加強運行調控,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牛弩韜表示,將編制安徽省製造業PMI指數模型,注重對用電量、貨物運輸量等關鍵先行指標的研判,及時發現苗頭性、趨勢性問題,防止工業運行大起大落。 工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部分行業生産和效益明顯下滑 4月中旬,在國家工信部、深圳市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上,安徽省京東方、科大訊飛、聯發科技等3家企業共7項産品獲得“創新産品與應用獎”。“多個産品填補了國內或行業空白,標誌著安徽省電子信息産品創新研發與應用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是安徽省工業結構不斷優化的縮影。”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説。 在穩增長的基礎上,安徽省更注重工業結構改善。一季度,全省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增加值134.1億元,同比增長25.1%,高於規模以上工業12.1個百分點。同期,全省裝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767億元,同比增長15.3%,高於規模以上工業2.3個百分點,對全部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39.1%,分別比上年同期、前2個月高0.6個和0.8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産業實現增加值770.7億元,同比增長15.9%,高於規模以上工業2.9個百分點,對全部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40.8%,分別比上年同期、前2個月高2.5個和3.1個百分點。工業結構的優化,提升了全省工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然而,部分重點行業生産和效益下滑較嚴重。受經濟增長放緩、能源結構調整、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一季度,全省煤炭行業原煤産量下降8.6%,預計虧損近10億元。鋼鐵、冶金行業效益下滑嚴重。 “將積極利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形成的倒逼機制,加速淘汰落後産能、化解過剩産能,促進産業結構優化調整。”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産能過剩、效益下滑的行業、重點企業,將深入調研分析原因,制定一企一策的幫扶措施,如支持鋼鐵企業發展異質化高附加值産品,推動裝備製造業、建材、家電、汽車等産品走進西南、走出國門等。 信息消費、高成長性産業成新引擎,兩化深度融合持續推進 近日,省政府出臺《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信息消費愈發成為擴大內需的新引擎、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省有關部門將推動面向生産、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費快速健康增長,到2015年,全省信息消費規模超過1500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 圍繞工業經濟提質增效,省經信委提出,堅持把技術改造作為擴大有效投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實施技術改造強企、強基、強龍、強區“四強工程”,引導更多投資投向高成長性産業、基礎領域和信息化領域。全年力爭完成技改投資5000億元以上,佔工業投資的50%以上。省級層面重點組織實施1000項億元以上技改項目,力爭新開工200項、竣工100項。 “搶佔主導産業、新興産業發展先機,重點培育十大高成長性産業,在進一步促進擴大總量的同時繼續優化經濟結構。”牛弩韜介紹,將抓好以科大訊飛為龍頭的語音技術研發創新、推廣應用和産業化,編制並組織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方案,出臺安徽省加快工業機器人産業發展意見,加快合蕪馬工業機器人産業園建設;同時,依託合肥、蕪湖、滁州等平板顯示和家電産業基地,打造國家級智慧産業示範基地。 “創新創造供給,供給引領需求,我們將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牛弩韜説,將按照“點上抓企業、線上抓産業、面上抓基地”的思路,組織實施兩化深度融合8大專項行動,重點建設“工業雲”平臺,推進智慧製造生産模式、物聯網技術在工業領域的集成應用,促進工業經濟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記者 吳量亮)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