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短期看,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多,就業壓力大,但長期看卻是最寶貴的財富、最重要的人力資源。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就業,就是在挖掘和釋放人才紅利。包括互聯網、新材料和生物醫藥在內的新興技術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方興未艾,可以預見,這一過程中還將迸射出更多令人振奮的創業機遇。 新華社記者郭洪海 (CNFIN.COM / XINHUA08.COM)--近日,一篇《我為什麼要辭職去賣肉夾饃》在互聯網上瘋傳。文章講述了一位國內著名高校西安交大畢業生從知名互聯網公司辭職創業的故事。主人公在大都市創業奮鬥的精神引起廣泛共鳴。 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727萬,就業壓力大。特別是在經濟增速換擋期和結構調整陣痛期,就業供求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緩解就業壓力,一方面要促進産業結構升級,發展科技、服務等高端産業,增加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鼓勵創業就業,激發微觀主體創新活力。3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比例雙提高,並啟動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大學畢業生中創業的比例並不高。大學生剛畢業就開始創業難度確實大,可能會面臨資金、技術、管理和市場等風險,成功率並不高。近年來,各地也出臺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包括貼息貸款、稅收減免等等,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一般認為,大學畢業生在積累一定工作經驗後再創業,一舉成功可能性更大。但是,隨著創業外部環境改善,未來創業成功率將大大提高。互聯網的普及使大學生創業門檻和成本在下降,而大型互聯網公司和風險投資基金也提供了支持創業的開放平臺。近年來,互聯網領域涌現出一大批大學生成功創業的案例。 根據高等教育管理數據與諮詢機構麥可思2013年發佈的調查數據,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連續兩屆略有上升,2012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達到2.0%,比2011屆的1.6%提高0.4個百分點,比2010屆的1.5%高0.5個百分點。 短期看,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多,就業壓力大,但長期看卻是最寶貴的財富、最重要的人力資源。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就業,就是在挖掘和釋放人才紅利。包括互聯網、新材料和生物醫藥在內的新興技術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方興未艾,可以預見,這一過程中還將迸射出更多令人振奮的創業機遇。 正如美國高校走出的比爾·蓋茨締造了微軟這個重塑世界的商業神話,未來中國的大學畢業生中也將涌現一波又一波的企業家——奇思妙想加上勵精圖治,誰敢斷言今天的肉加饃店不可以成長為明天的世界餐飲巨頭?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