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來廣西共有111億元水利資金投入38個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04 08:35 來源: 廣西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過去翻山越嶺挑水喝,現在一擰龍頭水自來!”在桂西等向來飲水困難的地區,如今這樣的變化比比皆是。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部門的最新統計,“十二五”以來全區加快推進連片集中供水工程建設,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已由2010年的48.5%提高到65%,其中受益最大的正是扶貧開發重點縣。

廣西共有38個縣列入“十二五”全國水利扶貧規劃範圍,包括35個石漠化片區縣和金秀、昭平、富川3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自治縣)。過去3年,這38個縣共完成111億元水利投入,其中有55億元中央資金和21億元自治區資金,用於農村飲水安全、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田水利、農村水電、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防汛抗旱等項目建設,使這些地方水利基礎設施面貌大為改觀,逐步縮小了與其他地區的差距。

“十二五”期間解決全區1779.64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連年分解指標納入自治區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每年都如期完成目標任務。作為水利扶貧的主戰場,過去3年全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資70.93億元,解決1089.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佔目標任務的61.2%;其中邊境八縣重點加強邊境0-20公里村屯飲水工程,進度比全區平均水平快6個百分點。

在解人畜之“渴”的同時,解作物之“渴”也有序推進。“十二五”以來,通過實施“五小水利”重點縣,貧困地區小山塘、小泵站、小水池、小渠道、小堰壩等特有的水利基礎設施得到更新改造,提高了水源保證率,促進當地農業結構調整、打造出一批經濟作物示範區,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崇左、來賓兩市通過土地流轉、“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在糖料蔗主産區推廣微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大大提高了産量和糖分。百色市田東、田陽、淩雲和柳州市三江等縣份,推廣微灌、管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促進當地秋冬菜、芒果、茶葉等特色農業率先實現水利現代化。

“十二五”以來,廣西在13個縣(區)實施18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其中10個縣(區)、14個項目落在貧困縣。這個項目計劃治理坡耕地10.70萬畝,截至2014年3月底,已完成坡耕地治理7.85萬畝。

責任編輯: 劉嘯萱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