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東北四省區“節水增糧行動”,是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夯實農業基礎、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一件大事,對於節約農業用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2-2013年,中央財政已累計安排東北四省區“節水增糧行動”補助資金111億元。兩年來,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等四省區穩步推進項目建設,深挖糧食增産潛力,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已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300多萬畝。 切實做好項目建設管理工作 2013年,財政部、水利部、農業部健全完善了“節水增糧行動”項目管理制度體系,制定印發了1個總辦法和14個配套管理辦法,形成了完整的政策制度體系。組織開展了四省區省級總體實施方案審查,對2013年度72個縣級實施方案進行了合規性審查,督導水資源論證編審工作,目前已批復水資源論證報告160個。開發了“節水增糧行動”管理信息系統並投入運行,已有154個項目縣初步實現“數據入庫、設施上圖”管理目標。加大監督、檢查和培訓力度,先後派出30多批次調研組、檢查組、暗訪組、專家組,對已實施項目進行了檢查、督導和評估;培訓項目縣分管局長、技術骨幹7批次共1060人。四省區在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制度體系、強化項目管理、探索建後管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各項目縣普遍實行“領導包鄉、技術包片、監理包點”的管理模式,並與獎罰挂鉤,切實加強項目管理。 積極探索新機制推動項目建設 四省區在項目建設中積極探索新機制,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項目建設。黑龍江省建立了群眾申報制,印發申報管理辦法,把群眾積極性作為項目立項重要前提,並在申報中競爭立項。吉林省探索制定了項目申報“四優先”原則,優先安排主動申報、積極性高的村組的建設任務。遼寧省優先安排農民合作組織、專業合作社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有近百個農機合作社參與了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和運行維護,效果顯著。同時,積極引導合作社、種植大戶,推行土地規模化流轉,全省“節水增糧行動”實施土地流轉面積近20萬畝。內蒙古以節水灌溉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兩年350萬畝建設任務中,約1/3由農場、用水戶協會、專業合作社、農業公司等主體參與建設和管理。 “節水增糧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截至目前,“節水增糧行動”已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300多萬畝,改造、新建機井5萬眼,建設小型蓄水工程200多處,配置大中型噴灌機具1.3萬台套,鋪設管道18萬公里,鋪設滴灌帶(管)265萬公里。項目的實施取得了顯著經濟、社會和效益:一是增産提質增收明顯。項目區畝均增産300-800斤,玉米品質提高1-2個等級,畝均增收300元以上,人均增收1000多元。二是用水明顯節約。與比傳統灌溉方式相比,畝均節約用水40%以上。很多項目區單井控面積提高1-3倍,如內蒙古通遼市單井控制面積從80畝提高到150-280畝,2012-2013年全市壓減機電井1.3萬眼,實現節水能力3.1億m3。三是節能省工,有效降低生産成本和勞動強度。與傳統種植模式相比,可節省25%左右的化肥用量,降低50%左右的除草劑用量,畝均共可節省人工、化肥、農藥等成本200余元。四是保護生態。近兩年雨水較好加上項目區科學用水,據水資源管理系統監測,項目區地下水位變化不大,部分地區略有回升。水資源相對緊缺的吉林省洮南市2013年地下水位回升3米。 據統計,2013年全國糧食總産量比2012年增加1235.6萬噸;全國糧食單位面積産量畝均增加5公斤。而東北四省區2013年糧食總産量較2012年增加820.2萬噸,佔全國增量的66.4%;畝均增産19公斤,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可以説,“節水增糧行動”對促進東北四省區糧食增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