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晚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結束非洲首訪第一站的埃塞俄比亞之行,轉赴非洲西部國家尼日利亞。其在非盟總部倡議的“461”合作框架,正啟動惠及23億人口的共振,鋪開兩塊大陸“龍獅共舞”的新局。 李克強5日在非洲聯盟總部演講提出“461”中非合作框架,打造雙方合作升級版。多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的專家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中非已成為“機遇共同體”,此番推動的務實互利合作,將不僅帶來中非經貿發展速度提升,更促進“質”的飛躍。 “461”合作框架的重要內涵,包括堅持平等相待、團結互信、包容發展、創新合作等四項原則,推進産業合作、金融合作、減貧合作、生態環保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和平安全合作等六大工程。中非發展基金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施勇傑對中新社記者分析,這顯示出中國致力於從戰略層面升級中非合作的願景。 在非洲事務專家、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看來,中國希望將過去比較零散、分散的中非合作項目整合至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正如李克強所言,雙方應創新務實合作,不局限于能源資源和基礎設施,而應擴展到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等廣泛領域。 “中非之間的戰略訴求和優勢高度互補,在經濟發展階段上是階進的,因此技術承接性和經驗適用性更強”,施勇傑説。具體領域或將涉及李克強在演講中提及的紡織服務、輕工家電等勞動密集型産業和製造業,非洲公路、鐵路、電信、電力等區域互聯互通項目建設。 可以期待的是,非洲發展將插上“中國速度”的翅膀。李克強此行考察了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輕軌項目,並參觀中國鐵路航空展,表示中國願意進一步參與非洲鐵路建設,在非設立高速鐵路研發中心,共享技術和管理經驗。 除了“命運共同體”,日益成為“機遇共同體”的中非,有必要創新升級合作模式,釋放更大紅利。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西亞非洲所副所長徐偉忠向中新社記者指出,此前中非經貿合作一直以對外貿易和工程承包為主,未來投資合作將是重點。 相比貿易和工程承包等,投資可以給非洲民眾帶去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稅收和就業,增強非洲自我發展能力,實現非洲國家本國工業化,雙方優越性與適應性、利益關切更易得到最佳匹配。 數據顯示,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從無到有,至2013年存量已超過250億美元。李克強提出,下一步應促進貿易增量提質,力爭實現到2020年中方對非直接投資存量向1000億美元邁進。 談起非洲,獨特天然的生態環境使其成為有別於其他大陸的“凈土”。為保護非洲野生動物資源,中國政府將向非洲提供1000萬美元無償援助,並推進在肯尼亞建設“中非聯合研究中心”,讓美麗中國和綠色非洲一路同行。“這表明中國關切非洲環保和可持續性的合作理念,並不是停留在口頭,而是落于行動”,施勇傑説。 在“461”框架中,對民生的關懷貫穿始終。成功解決數億人口貧困問題的中國,此次與非盟發表《加強中非減貧合作綱要》,並承諾將加強中非衛生醫療合作,共同實施“農業優質高産示範工程”,未來5年為非洲培養2000名農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對非援助將更多向飲用水、傳染病防治等民生領域傾斜。在一路訪問中,李克強並多次強調,做好對非洲當地員工的培訓,帶動更多當地就業。 “從中非雙邊數十年的交往中,確實可以看出‘義字當先’”,施勇傑説。真誠平等,是中國對非政策秉承的情懷。五十年前周恩來總理首訪非洲提出中國“對外援助八項原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訪非時,亦提出中國對非政策的“四字箴言”:真、實、親、誠。 “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李克強代表中國政府承諾,願毫無保留地與非方分享中國開發出的先進適用技術及應用成果;向非洲國家增加貸款額度;為非洲國家提供1.8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並真心支持非洲合作夥伴多元化,願意在非洲開展第三方合作等等。 可以期待的是,李克強此訪的成果或不僅僅局限于官方此前透露的60份合作文件,延續半個世紀的夥伴情誼,將為雙方人民帶來更大福祉。(記者 董冠洋)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