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為指導和規範自動探空系統建設工作,中國氣象局正式印發《自動探空系統建設指南(試行)》。 該指南是根據現階段和今後一段時期內中國氣象局自動探空系統的建設需求而制定的,規定了自動探空系統的組成、功能及其配套設施建設的基本要求,包括自動探空系統的建設內容、選址要求及基礎建設等內容。中國氣象局在自動探空系統業務需求的基礎上,組織編制了《自動探空系統建設指南(試行)》,這對於我國自動探空系統的業務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目前,中國氣象局擁有120個高空氣象觀測站,平均間距基本滿足世界氣象組織對全球交換探空站平均間距在250公里以內的佈局要求,但存在站點分佈不均、東部站點較密、西部站點較疏的現象;同時,我國天氣上遊的氣候敏感地區,如青藏高原,是高空氣象觀測資料空白區。在現有高空氣象觀測站網佈局的基礎上,利用自動探空系統適當增建自動探空站,可填補西部氣候敏感區的資料空白,使西部站點密度基本達到中部平均水平,滿足天氣預報和氣候監測的需求。同時,改進部分L波段探空站為自動探空站,提高高空氣象觀測自動化程度,實現高空氣象觀測從半人工觀測向自動化觀測轉變,擴展我國高空氣象觀測的技術手段及自動化觀測能力。 記者了解到,自動探空系統通過預置時間或操作員在監控中心發出控制指令,自動運行實現地面至35公里高空範圍內氣壓、溫度、濕度、風向、風速的觀測。該系統具有遠程監控和無人值守功能,能夠提高常規高空氣象觀測的時空密度,可以填補我國在邊遠、艱苦地區高空氣象觀測的空白。 據悉,為提升我國邊遠、艱苦地區高空氣象觀測資料獲取能力,推進高空氣象觀測的自動化,實現自動探空系統的業務化應用,中國氣象局從2007年起便開始通過氣象行業專項支持自動探空系統的研製和試驗工作。項目研製單位通過不斷的技術改進完善,于2011年完成了工程樣機的設計,于2012年交付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進行試驗評估,並於2013年通過中國氣象局氣象裝備許可評估。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