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9日電 5月10日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用好教育實踐活動這個載體 新疆的穩定,關係全國的穩定;新疆的長治久安,關係祖國的興旺發達。實現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是新疆2200萬各族群眾的根本利益,也是全國13億人民的共同願望。這個目標如何達到,靠什麼保證? “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關鍵在黨,根本靠堅強的幹部隊伍、嚴密的基層組織體系、管用的群眾工作機制。”“抓好這3件事,當前一個重要載體就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的重要講話,指明了治疆的重要方略和根本路徑,是做好新疆工作的重要遵循。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密切黨同群眾血肉聯絡、做好群眾工作是決定新疆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關鍵所在。在新疆這樣一個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地區抓改革、促發展,既要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的客觀現實,又要面對複雜的文化和宗教環境,離開了黨的堅強領導,離開群眾工作的堅實基礎,必將寸步難行。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有利契機,做實、用好這一載體,才能鍛造作風過硬的黨員幹部隊伍,打造健全、嚴密、有力的基層組織,推動深入細緻、卓有成效的群眾工作。抓好這三件事,對於加強新疆各級黨的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夯實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的基礎,有著極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廣大黨員幹部是各族群眾的主心骨,是穩定的旗幟、發展的標桿,黨員幹部有怎樣的作風面貌,直接影響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通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每一名領導幹部都應該對照中央要求,認真檢視自己身上的作風之弊、行為之垢,從憂黨興黨、鞏固政權的高度認清責任,增強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自覺性與堅定性;按正風肅紀、立説立改的要求解決問題,讓各族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作風變化;用親民愛民、務實清廉的標準檢驗成效,更好地帶領各族群眾共同奮鬥。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當前,新疆最大的群眾工作就是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而這歸根到底要靠情與情的融合、心與心的溝通。我們説強化群眾工作意識,就是要在思想上牢固樹立“民生優先、群眾第一、基層重要”的理念,把各族群眾當親人來對待,始終“與群眾坐在一條凳子上”,知民情、接地氣、解民憂。我們説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就是要在工作中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通過抓發展、惠民生,讓群眾有事幹、有錢掙、有盼頭。我們説創新群眾工作機制,就是要發揚勇於變革、敢於擔當、務求實效的作風,以暢通訴求渠道、解決實際問題、增進幹群感情為突破口,將各種矛盾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把這些工作真正做到群眾心裏,新疆的長治久安和跨越式發展就有了堅不可摧的紮實依靠。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基層組織,就是一個戰鬥堡壘。用好教育實踐活動這個載體,從解決作風上的突出問題入手,強化各級幹部的政治擔當,把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效落實到提高幹部隊伍素質、提高基層組織戰鬥力、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能力上,落腳到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上,我們就一定能凝聚起改革發展穩定的強大正能量,把新疆建設得越來越美好。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