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甘肅全省文化産業增加值首超百億元,達105.8億元,增速達35.60%,均創歷史新高。 2014年第一季度,全省文化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達30.51億元,第一季度的增加值相當於2006年全年的增加值。全省文化産業明顯呈現加速發展態勢。 這一切説明,甘肅正迎來文化産業發展的歷史上升點。 那麼,這個上升點是怎樣形成的呢? “金字招牌”是強勁“助推器” 翻翻近幾年的文化産業總結報告,就有答案。 從2006年至2013年,甘肅省文化産業年增加值大約翻了兩番,第一次翻番用了5年,第二次翻番僅用了2年。 尤其2011年,是個重要節點。此後,甘肅文化産業發展“柳暗花明”。 2012年,全省文化産業呈超常規發展態勢,文化産業增加值達78.17億元,增速達26%。 2013年,在全省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甘肅省文化産業逆勢上揚,持續、快速增長,有的市州文化産業增加值增速甚至超過60%。 而2013年正是甘肅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第一年。顯而易見,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這塊“金字招牌”成為加速文化産業發展的強勁“助推器”。 在“助推器”的運轉中,甘肅省採取了多項舉措。 強化頂層設計。無論省域層面的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一帶”“三區”“十三板塊”總體佈局,還是市域和縣域層面規劃,如蘭州“一極三區”打造都市文化産業區,武威“一核”“兩軸”“四區”“七園”佈局,敦煌“一會四區”打造最美敦煌,這些頂層設計科學、規範,頗具“高大上”的“范兒”。 加強招商引資。2013年招商引資實現歷史性突破,全省共實施重大文化項目329個,簽約合同金額1545.3億元,較上年增加923.48億元,到位資金394.45億元。 加快主體培育。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上市程序;組建省文化産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和飛天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引進華龍證券等社會資金,成立文化創業投資基金…… 同時,突出項目建設,深化體制改革,搭建文化、學術、金融等多個平臺,種種有力舉措,如同多個“風火輪”,讓“助推器”如虎添翼。 “行政監管不缺位、不越位,是文化産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省廣播電視網絡股份公司總經理王永生深有體會。 廣電網絡整合是近年來“三網融合”的難點。甘肅沒有將難題拋給企業,而是全力推動,創造了網絡整合速度之快、完整性之高、科學發展戰略及思路、經營收入持續保持40%以上增幅的“四個全國少有”,實現了建成100GOTN幹線網絡、高清互動平臺和300坐席客服中心的“三個全國一流”。 “省廣電網絡公司是省屬大型文化企業,走向市場後,省上充分給予了自主經營權。”王永生説,這讓省廣電網絡公司放開手腳,大刀闊斧,形成“一個主業、8個産業、9個板塊”的發展格局。 民營文化企業同樣感受到了這股“暖流”。 “發展文化産業無論是機遇還是大政策、大環境確實更好了。”蘭州創意文化産業園總經理師岩告訴記者,不僅園區建設得到政府更多支持,城關區政府還與産業園聯合成立城關區文化管委會,政府人員直接入駐産業園,“政府對民營文化企業越來越高的關注度讓我們感到溫暖,也更有信心。” 理念創新促進文化産業“風生水起” 據統計,2013年全省文化産業機構數、從業人員、資産規模分別達8479個、17.7萬人和513.89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了52%、67%和72%。 數字背後,滲透著逐步轉變的文化産業發展理念。 因地制宜。2013年,全省文化産業形成各地特色鮮明的發展局面。 蘭州,建設企業名錄庫,謀劃和實施大項目,新增法人單位1109家,文化産業增加值位列全省第一;武威,著力打造“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聖地”新品牌,提升“天馬故鄉·葡萄酒城”旅遊新形象,推介大項目,實施大招商,文化産業增速達40.83%;慶陽,推進香包、刺繡、皮影等勞動密集型文化産業的升級換代,形成全産業鏈發展新格局,實現文化産業增加值增速達54.11%;酒泉,圍繞敦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取得簽約金額416億元、到位資金80億元的突出成績…… 突破常規。在茫茫戈壁灘上做“水文化”、文化創意産業園不建“園”,甘肅文化産業發展中的很多新鮮事讓人感到驚奇。這正是理念創新帶來的結果。 嘉峪關市在河西走廊成立水文化公司,做起“水文章”。同時突破行政區劃,與肅南跨區域合作,圍繞“七一冰川”建設大景區,為甘肅大景區建設探索新道路。 蘭州創意文化産業園建立“虛擬園區”,打造甘肅創意産業服務電子商務平臺。蘭州創意文化産業園總經理師岩説:“蘭州創意文化産業園吸引了上百家企業入駐,但園區空間有限,還有幾十家企業等著擴園增容,逼迫著我們突破常規建立‘虛擬園區’。沒想到卻實現了創意産品從在地到在線的轉變,形成了新的産業形態。” 拓寬視野。省廣電網絡公司是高科技公司,如今卻做起了婚慶行業。“省廣電網絡公司有攝像、主持人才,有專業策劃團隊,做婚慶公司優勢明顯。”總經理王永生説,省廣電網絡公司以前是“跳出廣電看廣電”,不做“井底之蛙”;現在是“跳出廣電看世界”,放眼望去,滿是發展機遇和美好“錢”景。 省廣電網絡公司與武威、天水、平涼、嘉峪關等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創“科技信息文化融合”發展的西北模式;與阿裏巴巴集團、浙江華數集團,統籌建設西北雲計算、大數據中心,搭建全省統一的雲服務平臺,打造智慧産業發展的西北基地。 2011年至2013年,省廣電網絡公司年經營收入由3.1億元增加到6.8億元,平均年增速40%。“以‘二次創業’的全新理念,為全省‘6551’文化産業發展體系構建和全省文化産業快速發展再作貢獻。”王永生信心滿懷。 與省廣電網絡公司同樣,全省上上下下的視野都在拓寬。2013年,甘肅省與大公報、廣東勵豐集團、北京慕真羽裳文化投資集團等開展戰略合作。嘉峪關的華強文化科技園、絲綢之路小鎮,臨洮的“太石水城”等一批文化大項目順利落地。 未來依然“長路漫漫” 甘肅自己與自己縱向比,發展形勢確實喜人。但是橫向比,未來依然“長路漫漫”。根據上海交通大學課題組聯合發佈的《2013中國文化産業發展指數報告》,甘肅文化産業發展指數排名雖然領先於青海、寧夏和新疆,但仍位於全國靠後方陣。 細細梳理,制約發展的因素不少。 外向度高的文化産品數量相對較少。除了《讀者》雜誌和經典舞劇《大夢敦煌》《絲路花雨》外,甘肅省外向度高的文化産品鳳毛麟角。 國家支持力度較大的高科技文化産品數量相對較少。除了敦煌正在實施的“莫高窟遊客中心”、省廣電網絡公司啟動的智慧城市建設、南特數碼公司創作的12集數字動漫《敦煌傳奇》,幾乎再無高科技文化産品。 此外,各地區發展不平衡,省直文化企業龍頭帶動作用有待提高,文化産業結構傳統,文化與金融、科技等深度融合有待加強等問題,依然存在。 “宏觀政策推動作用明顯,但指向性還有待進一步明確。”蘭州文化創意産業園産業顧問馬志誠直言,國家最近出臺《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品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這對從事創意産業的文化企業是利好消息,希望地方出臺更具體和細化的實施方案。 “從産業經濟學角度來看,文化産業發展要率先解決三大問題。”甘肅現代文化産業集團顧問魏立橋建議。 一是明晰文化産業的特殊性,找準發展的發力點。文化産業有很強的社會屬性和意識形態屬性,在經濟屬性與社會屬性相悖時,必須服從於社會屬性,所以政府要明晰文化産業與其他産業的本質區別,在貼息貸款等方面區別“給力”,用“看得見的手”調節文化産業發展。 二是明晰文化産業的總目標,找準發展的支撐點。甘肅要把文化産業增加值增長率放在首位考量;同時,在培育文化産業和抓項目時,多向經濟部門學習借鑒。 三是明晰文化産業的主路徑,找準發展的創新點。甘肅文化資源豐厚,但在全國佔絕對優勢、人無我有的文化資源並不大量存在。好在甘肅認識到了敦煌文化是重中之重,把敦煌作為突破口,建設敦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而絲路文化、伏羲文化、黃河文化雖特色鮮明,卻為大家都有的文化資源,只具相對比較優勢,要下功夫,找準創新點,才能釋放更大文化魅力。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