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像空氣一樣,與人類生産生活緊密相連,但又往往不為人們關注。2013年3月,國務院印發《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計量工作的高度重視,對促進我國計量事業發展、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質檢工作者,我們期望全社會進一步認識計量、重視計量,更好地發揮計量的重要作用。 計量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基石 計量,古稱度量衡,現代社會將其定義為“實現單位統一、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作為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科學,它是文明社會不可缺少的技術規範和行為準則。 伴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計量已經從古代的度量衡發展到幾何量、熱學、力學、電磁、無線電、時間頻率、光學、聲學、電離輻射和化學等十大計量,滲透到人們生産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促進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防安全的重要技術支撐。 縱觀歷史,計量從來都是統一管理國家、維持國家秩序的重要手段。中國古代歷朝更替,必重整度量衡。可以説,度量衡的統一是國家統一的重要標誌。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公佈,標誌著中國計量工作從行政管理走向法治管理,並逐漸與國際接軌。 如今,計量已經被賦予新的內涵和使命,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之一。計量是保障經濟正常運轉的技術手段。在經濟交往中,超過80%的貿易必須經過計量才能實現,工業化國家的測量活動對其國民生産總值的貢獻達4%—6%。計量貫穿于生産經營的各個環節,是工業生産的“眼睛”,工業發達國家把計量檢測、原材料和工藝裝備列為現代工業生産的三大支柱。計量是科學技術的基礎,沒有計量就沒有科學。歷史上三次技術革命都是以計量測試技術突破為前提。計量精度的每一次提高,都給相關領域的測量、科學儀器的進步以及技術創新以極大的推動力量。同樣,未來的技術革命無論是信息技術還是新能源技術或生物技術,都必須依賴於計量測試技術的發展。 由此可見,在構成國家核心競爭力的三大要素中——經濟基礎、企業管理、科技創新,都以計量作為基礎支撐,都以計量的發展進步作為技術引領。可以説,計量的水平直接影響經濟發展水平、企業管理水平以及科技創新水平,反映了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水平。因此,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世界上包括美國、歐盟和日本在內的許多發達國家紛紛加大了對計量科學研究的投入,以切實保證並有效提高本國計量科技的支撐能力,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佔據優勢。 我國計量事業發展成就顯著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計量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計量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計量發展與管理制度,並且成為中國特色質檢工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特別值得自豪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計量領域基礎性、前沿性和共性科研成果大量涌現,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35項、三等獎23項。一些重大理論創新或技術突破受到國際計量界特別是發達國家的高度關注。其中,2007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量子化霍爾電阻基準”,經國際比對驗證,其不確定度優於國際最好水平10倍,位列國際同類基準之首;2006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銫冷原子噴泉鐘”,其準確度已相當於1500萬年不差一秒,標誌著中國成為國際少數具有獨立完整時間頻率體系的國家之一。 伴隨著計量科技的發展進步,我國計量服務保障能力和參與國際事務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在航天工程、三峽工程、衛星導航、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中,在食品安全、醫療衛生、抗震救災等突發事件中,在醫學、生物安全、新材料等前沿科技中,在環境保護、能源節約、節能減排等現實問題中,以及在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領域,計量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作為國際和區域計量組織的重要成員,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計量領域的國際合作,積極履行應有的權利和義務,積極參與國際計量合作活動和重大事務的決策,國際計量地位得到大幅提升。目前,我國得到國際承認的校準測量能力已達1248項,列世界第四位。同時,還參加了6個國際和區域計量組織,與17個國家政府、民間計量機構建立了計量雙邊交流和合作,簽署了45個雙邊和多邊合作協議,並分別於2007年和2010年承擔了亞太法制計量論壇組織和亞太計量規劃組織的主席國和秘書處工作。 但也要清晰地看到,我國計量工作的基礎仍然較為薄弱,國家新一代計量基準持續研究能力不足;量子計量基準相關研究尚處於攻堅階段,與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遲緩,部分領域量傳溯源能力仍存在空白;法律法規和監管體制滯後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監管手段不完備,計量人才特別是高精尖人才缺乏,促進計量快速發展的任務還十分艱巨。 計量工作要擔負起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使命 根據國務院發佈的《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到2020年,我國計量科技基礎更加堅實,量傳溯源體系更加完善,計量法制建設更加健全,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計量工作要擔負起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神聖使命。 第一,主動順應世界計量發展新趨勢,進一步夯實計量技術基礎。當前,世界範圍內的計量技術正在發生重大變革,國際單位制中以量子物理為基礎的自然基準取代實物基準的趨勢十分明顯,這將對各領域的測量精度産生深遠影響。開展相關研究並持續攻關,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搶佔國際計量科技制高點的關鍵,成為維護本國獨立計量溯源體系的重大核心。我們必須緊跟這一趨勢,加強計量前沿技術研究,建立一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計量基準,增強我國計量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特別要加強計量科技基礎及計量新技術、新方法研究,攻克計量技術難題,研究建立新一代高準確度、高穩定性量子計量基標準,為科學技術進步、科技創新提供最先進的計量測試手段。 第二,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進一步增強計量服務能力。進入新世紀,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正在對計量工作産生深刻影響。特別是生命科學、海洋科學、信息科學和空間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計量測試需求;保持國民經濟安全運行以及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效防禦自然災害等方面,亟須儘快填補量傳溯源體系的空白;産品製造的國際合作日益深刻,人們對健康、安全和環境問題日益關注,對資源的控制和能源利用的限制日益嚴格,都需要不斷提高計量檢測能力。我們必須以計量科技研發為基礎,以國家計量基標準和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為主體,以量傳溯源體系為基本架構,加快構建國家産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區域發展計量支撐體系、國家能源資源計量服務體系、企業計量檢測和管理體系,從而形成覆蓋全國的開放性、數字化、集成化的國家計量服務體系。必須加強國際計量交流合作,促進我國量值國際等效,擴大互認國和互認産品範圍,滿足“一次測試、一張證書、全球互認”的需求,更加有效便捷的為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服務。 第三,認真落實維護市場秩序新要求,進一步健全計量法制監管。計量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重要技術基礎。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現代市場體系”,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計量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有中國特色的計量監管體制和機制,形成統一、協調的計量法律法規體系;必須加強計量監管體系建設,保證全國單位制統一和量值準確可靠;必須推進誠信計量體系建設,加強對安全防護、貿易結算、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與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切身利益相關的重點領域計量監管,加大計量惠民力度,嚴厲打擊計量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 計量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國計量既要承擔起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神聖使命,更要為建立完善全球計量體系、促進全人類的繁榮發展作出貢獻。我們期待著,中國計量更加成熟地走向世界,更加緊密地連接世界,更加自信地引領世界。(作者: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