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文化遺産監測中心2014年年會在京召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14 14:00 來源: 文物局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5月12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監測中心2014年年會在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召開。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世界文化遺産司)、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負責人,以及近30處世界文化遺産地的代表參加會議。22家世界文化遺産地提交了年度監測報告。

    這是中國世界文化遺産監測中心的第二屆年會。據悉,監測中心2013年的工作重點是“中國世界文化遺産監測預警總平臺”的開發,該平臺的基礎信息採集系統可運行在國家監測中心和各遺産地可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用以收集和管理遺産地的基礎信息。“這兩年我們從院專項業務費中共安排了1320萬元資金,在工程所內組織了約三分之一的業務骨幹專門開展監測工作”,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院長劉曙光説,“總平臺的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今年,對於已經建成監測平臺的單位,監測中心將開始逐個進行對接和互聯,並把一年來的系統研究和開發成果以遺産地通用平臺的形式提供給各單位,促使更多的遺産地儘快加入到監測大平台中。

    遺産地基礎資料不完整或不規範、無法建立監測基準;監測數據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數據利用效果差;監測體系的數據孤島風險已初露端倪……這些都是在監測實踐中暴露出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要求主動、要求規範也是開展監測工作的固有需求,為此與會者對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標準化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不是所有的數據都有意義”,“垃圾進,垃圾出”也常被用來説明數據輸入對軟體的應用所具有的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此次會議,中國世界文化遺産監測中心特別製作了年度報告模板供各遺産地填報。記者看到,這份包括綜述、基本信息概述、分項報告等多項內容的模板,使用人可以非常便捷地查詢到遺産本體病害情況、遺産影響因素監測情況、社會環境年度監測記錄、旅遊與遊客監測情況等,而不是從過去長篇的年度工作報告中“挑出”所想了解的內容和數據。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監測中心已經圍繞總平臺開發完成了基本的監測數據總表、元數據表、監測指標和基礎資料清單,正在完善成技術標準、規範或指南。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世界文化遺産司)副司長陸瓊表示,世界文化遺産監測是一項具有很大挑戰性和複雜性的工作。通過幾年的努力,不僅國家的監測中心邁開了重要的一步,各遺産地的報告在質量上和工作涉及面上都有了很大變化。要進一步加強監測機構的建設,保持遺産地的話語權,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進行預警處警,及時把結果上報監測中心,使遺産得到更好的保護。 

責任編輯: 田彬蔚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