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油菜生産集成九項關鍵技術 全程機械化生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15 20:1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武漢5月15日電(記者 黃艷)中國農科院15日在湖北省公安縣舉行油菜全程機械化高效生産模式示範現場會,展示我國在油菜生産領域的九項關鍵技術集成效果,油菜生産成功實現從種到收的全程機械化,這意味著以人力為主的傳統種植模式將告別歷史。

    現場會上,多臺聯合收割機、分段式收割機、脫粒機在示範基地裏收割油菜籽,農民只需站在田邊指揮管理。記者看到,與周邊油菜田相比,示範基地的油菜植株明顯更為挺拔,基本沒有倒伏,抗病害能力更強。來到現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管春雲表示,全程機械化高效生産模式有效地解決了我國油菜生産中環節多、耗人力的問題,實現了輕簡化,引領和推動我國油菜生産方式變革。

    油菜籽是我國本土最大的食用油原料,營養價值和均衡度僅次於橄欖油。但是,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在同季作物小麥可全程機械化的背景下,週期長、耗工多、技術環節複雜的油菜生産逐漸失去比較優勢,種植面積下滑壓力大。專家表示,不解決油菜子生産機械化問題,油菜籽的種植習慣將逐漸消失,已經高度對外依賴的食用油産業將雪上加霜。

    國家油菜産業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所長王漢仲介紹,目前我國油菜從種到收涉及的品種、機械裝備、植保、土壤肥料、栽培等5大領域的9項關鍵技術實現有效集成。其中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選育的“中雙11號”,是世界上收割集高含油量、強抗裂角、高抗倒伏、抗菌核病為一體的雙低油菜品種,也是目前最適合機械化生産的油菜品種。

    其他的關鍵技術還包括:土壤適墑管理、密度調控、緩控釋全營養一次施肥、聯合機械播種、牙前封閉除草、“一促四防”、機械收穫和秸稈快速腐解等高新技術。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表示,全程機械化高效種植模式是一系列科學技術創新和攻關的成果,讓油菜生産得以實現“工廠化”種植,農民可以實現“傻瓜式”種田,人工投入大量減少,每畝平均用工量從傳統模式的10個工減少到0.8個工。

責任編輯: 向思敏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