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部長就通信業熱點問題接受央視等媒體採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19 21:44 來源: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5月17日“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到來之際,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就世界電信日主題、民間資本進入電信領域、放開電信資費促進行業競爭、虛擬運營商、基礎電信運營商如何以創新贏得市場等熱點問題接受了中央電視臺等媒體採訪。

    精彩觀點:寬帶網絡是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促進寬帶網絡發展,要貫徹落實"寬帶中國"戰略,加快推動實施寬帶中國專項行動,同時要積極貫徹中央深化改革的部署,進一步向民間資本開放通信市場。工業和信息化部已分兩批向19家民營企業發放了虛擬運營商牌照。剛剛進入市場的虛擬運營商,對推動電信資費降價可以發揮一定作用,但其主要價值在於通過引入互聯網企業創新思維,促進電信行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市場活力不斷增強。面對新的市場競爭者和互聯網OTT業務等挑戰,基礎電信運營商應立足自身優勢與特色,在雲、管、端各個領域準確定位自己,努力推動産業的轉型與創新。對所有電信業務均實行市場調節價,目的是全面提高電信市場經濟運行效率,給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

    記者:今年世界電信日主題是"寬帶促進可持續發展"。請問,鼓勵民資進入電信領域是否也涉及寬帶業務?

    苗圩:寬帶網絡是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應該説,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寬帶發展的主要指標與自身縱向比都有長足的進步,但與國際橫向比差距卻在擴大。根據國際權威機構的指標排名,我國寬帶的國際地位大約在70~80名之間,與我們在國際社會應有的大國地位極不相稱。其根本原因就是寬帶建設滯後於發展的需要。去年國務院實施了“寬帶中國”戰略,今年一季度國務院在研判經濟形勢時進一步將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提到與鐵路、公路等量齊觀。工業和信息化部也連續兩年啟動了專項行動計劃。我們相信,在各方面高度重視之下,通過加大投入與政策扶持,我國的寬帶發展會全力趕上去。

    對於促進寬帶網絡發展,我們一方面,要全力貫徹落實好"寬帶中國"戰略,通過推動實施寬帶中國專項行動等措施,持續提升我國寬帶發展水平,另一方面,將通過向民間資本開放寬帶接入網業務,吸引民營企業參與到我國基礎電信領域的建設和運營中來,通過競爭促進企業寬帶服務能力提升和資費水平的合理下降,為廣大用戶提供更便捷、優惠和多樣化的寬帶服務。

    記者: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了文件,對所有電信業務資費實行市場調節價。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苗圩:為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國務院要求,我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決定,對所有電信業務均實行市場調節價,電信資費由市場決定。這次放開的,包括固定和移動的本地、長途、漫遊語音,短消息,數據業務等所有電信業務資費。做出這個決定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進一步鼓勵市場競爭來推動電信業務資費水平下降,充分發揮市場"無形的手"對資費的調控作用,全面提高電信市場經濟運行效率,給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這裡我要強調一句,老百姓的期望,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也是相關企業的努力方向。

    記者: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社會各界對電信業引入民間資本期望很高,請您介紹一下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電信業"工作推進情況。

    苗圩:電信業是民生行業,關係千家萬戶和老百姓的利益,這幾年發展比較快,熱點也比較多,社會關注度高。向民間資本開放電信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這不僅關係到電信業的健康發展,還關係到信息消費和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直接關係到廣大電信用戶的切身利益。

    工業和信息化部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2012年6月,出臺了《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大力簡政放權,按照"少限制多鼓勵、寬進嚴管"的原則,對於看得準的、符合方向的、能夠開放競爭的業務,全力支持民營企業進入。

    重點在三個方面實現了突破:第一,去年我部啟動了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工作,並分兩批向19家民營企業發放了試點批文。近期將根據企業申請情況,向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第三批批文。第二,在增值電信業務方面,自2012年底重新受理IDC、ISP申請以來,截至今年4月底,新發放IDC許可證85件、ISP許可證142件。第三,還有一項正在推進的工作,就是寬帶接入網業務試點,我部已經草擬了試點方案,完善後適時推出。

    我們相信,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電信領域,必將進一步促進市場競爭,激發創新活力,提升服務質量,給廣大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服務。

    記者:虛擬運營商是"民間資本進入電信領域"的一個標誌,近期虛擬運營商紛紛放號,電信運營商由3家一下子發展到22家,會不會引發電信資費價格戰等無序競爭的情況?是否會對傳統的三大運營商業務構成衝擊?

    苗圩: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推進電信行業進一步深化改革、引入民間資本的重要舉措,具有里程碑意義。轉售企業進入移動通信領域,有助於通信資費進一步合理化,將促使基礎電信企業逐步消除運營中部分不合理規定。當前,一些轉售企業已經推出了創新的業務與服務,比如有的承諾兩年內每月話費上限封頂,有的承諾在一定時間內用戶流量不予清零。這些來自市場的壓力將有力地促使我國基礎電信運營商業務、服務的調整完善。

    轉售企業與基礎企業適度競爭是必然的。我們希望這種競爭是良性的,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價格戰的形式。以目前的市場情況看,簡單的價格戰也難以長期立足於市場,低於成本的價格戰更無法存活。我們看好轉售企業立足自身優勢與特點,在新的平臺上開發更多新産品、新服務,為通信業務擴充更多的功能,從而創造新的價值,提升産品的性能價格比。

    記者:有觀點認為,現有的虛擬運營商資費和業務與傳統運營商相比沒有太大突破,虛擬運營商打破壟斷、進入基礎電信領域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您對此如何看待?

    苗圩:從目前已經發佈移動轉售業務的品牌及資費方案的情況看,有語音業務半年內不限時長的,也有數據流量2年內不清零的,還有很多靈活制定的資費方案。這些都是傳統基礎企業目前沒有提供的,是被廣大用戶普遍歡迎和接受的,這就是突破,是引入民間資本對於老百姓來講最直觀的感受。

    我們認為,在現階段,虛擬運營商進入市場,對資費進一步合理化將發揮一定的作用,但這個作用也是有限的。虛擬運營商更大的發展空間,或者説價值在於創新,通過將現有業務和通信服務進行設計組合,推出新的技術、業務和商業模式,比如在同等資費情況下讓用戶獲得更多的産品,更多個性化服務,以此贏得市場信賴。

    記者:工業和信息化部在"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電信業"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您認為在這個過程中還面臨哪些問題?

    苗圩: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電信領域,促使經營主體增多,用戶有了更多選擇的同時,一些問題也會暴露出來,比如服務質量保障、市場競爭秩序以及經營主體長期服務能力等。這些問題對監管部門來説是全新的、全方位的挑戰。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工作思路主要體現在三個關鍵詞上。第一個關鍵詞,完善政策。要立足現實,通過試點促進相關政策、制度的修改完善。第二個關鍵詞,創造環境。要讓民間資本進得來、留得下,不能成為"玻璃門"、"彈簧門"。第三個關鍵詞,加強監管。我們將一手抓簡政放權、減少審批,一手抓市場監管,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促進公平競爭,全力保障用戶合法權益。

    記者:適度競爭無疑將激勵電信市場創新。請問您如何看待電信市場上虛擬運營商與基礎運營商的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同樣是創新,您認為虛擬運營商和電信運營商各自有何不同特點與規律?電信運營商下一步應對技術與市場變革的挑戰,實現創新發展的前景在哪?

    苗圩:隨著民營企業進入電信市場,電信市場主體增多了,競爭更有活力。這對用戶來説是好事。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電信市場中三家國企仍處於主導地位,新進入的虛擬運營商,只是拿到部分資源來開發業務,和傳統的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各自優勢、特點不同,應當是合作雙贏的關係,而不是互相排斥。

    目前,虛擬運營商的創新更多地是借鑒了互聯網企業創新的思維與做法,與傳統企業的發展思路有著很大不同。在業務創新方面,微信的出現某種意義是對短信、話音乃至視頻通信等傳統業務的替代。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互聯網企業常常首先考慮的不是掙用戶的錢,比如去年興起的打車軟體甚至反過來付給用戶錢,某些虛擬運營商推出了月消費封頂模式,某種意義上就是不限通話時長。這些創新現在可以説正在發生,還將噴薄而出,我相信一定會給全國通信用戶帶來一波又一波的驚喜。

    三大基礎運營商,儘管在體制機制方面受到一些制約,在響應市場需求的靈活性方面不如民營企業,但在面對來自市場新進入者的競爭時,依然有強大的傳統優勢和自身特色,依然是通信業創新發展的主體,比如在大用戶、重點行業、資金需求量大的領域,其地位是難以替代的。與此同時,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創新成果引入傳統工業,改造和提升著傳統産業,創造出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這樣新的巨大市場。如果説互聯網是人與人、人與服務的連接,那麼工業互聯網就是機器與機器、機器與人、機器與服務的連接,這將使得用戶呈幾何級數增長。我認為這應是電信運營商發揮重要作用的領域,這不僅對其自身的發展有好處,對工業的轉型升級也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我國基礎運營商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虛擬運營商,而是互聯網等OTT業務的衝擊。運營商最大的憂慮,是未來可能會“被管道化”。事實上,運營商不僅僅在管的層面有優勢,在端和雲的等面也可以大有作為。關鍵在於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戰略,下決心推動産業的轉型與創新。

責任編輯: 王洋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