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靈山公益慈善促進大會在江蘇無錫舉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20 16:18 來源: 宗教局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2014年5月17日,以“愛心善行——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公益慈善”為主題的2014靈山公益慈善促進大會在江蘇無錫靈山召開。本次大會出席的各界代表約400余人,來自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四大洲共15個友好國家的政要,其中包括總統夫人、總理夫人、公主、駐華大使等,以及聯合國有關駐華機構的代表。另外,還有公益慈善組織、企業、政府代表出席大會。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王作安、副會長兼秘書長蔣堅永出席了大會。王作安會長在開幕式上發表致辭,蔣堅永副會長兼秘書長在閉幕式作為嘉賓致辭。 

大會共有“公益非洲”、“公益婦女”、“公益廣告”、“公益關懷”四個分會。“公益關懷”分會由中國靈山公益慈善促進會、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佛學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台灣、美國、意大利、韓國等地的70余位宗教公益慈善事業的實踐者與研究者出席了分會。與會代表圍繞宗教的公益關懷這一主題,研討宗教公益事業的理念、歷史和現狀,交流分享世界各國和不同地區宗教公益慈善事業的經驗,總結當代宗教慈善公益事業的專業化發展趨勢,闡揚宗教公益慈善的社會意義,展望宗教公益事業的發展方向。

王作安會長在大會開幕式作了《宗教慈善事業的春天》主題致辭。致辭全文如下:

宗教慈善事業的春天

——在2014靈山公益慈善促進大會上的致辭

(2014年5月17日)

王作安

 

女士們、先生們:

謝謝主持人,也謝謝大會組委會的抬愛。有機會參加本次大會並作為嘉賓致辭,十分高興,也深感榮幸。

中國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現代公益慈善事業的興起,是社會轉型的必然要求。促進公益慈善事業,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有利於推動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有利於營造良好社會風氣。無錫靈山舉辦此次大會,可謂一大善舉,值得稱道。

這次大會以“愛心善行——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公益慈善”為主題,對於從更廣闊的視域思考我國公益慈善事業,推動中外公益慈善事業的交流與合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注意到,大會把公益關懷作為一項重要議題,交流和研討宗教公益慈善事業,體現了大會組織者的獨到眼光和週全考慮,應當點讚。

在我國傳統文化和各宗教經典中,有著豐富的慈善思想資源,將樂善好施、扶貧濟困奉為美德。樊遲問仁,孔子答曰“愛人”;孟子進一步闡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佛教《法華經》強調,“大慈大悲,常無懈怠,恒求善事,利益一切”。道教《太上感應篇》提到,“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伊斯蘭教《古蘭經》認為,“行一個小螞蟻重的善事者,將見其善報”。基督宗教《聖經》中講,“施比受更為有福”。中華傳統美德與宗教慈善理念交相輝映、水乳交融,為中國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提供了精神動力、價值支撐和理念指引。

這些年來,中國宗教界圍繞救災、扶貧、幫困、助殘、養老、托幼、支教、義診、環保等領域,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公益慈善活動,為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增添了活力,也促進了各宗教自身的健康發展。

在這裡,我講兩個事例與大家分享。一個例子是關於抗震救災的。2008年發生四川汶川大地震,宗教界愛心迸發,捐款捐物達7億元之多,還積極參與傷員搜救、物資發放、消毒防疫、學校重建、醫療救助、心理輔導等工作,並力求“走在最前,做到最後”,讓受助的災區民眾身心俱安。2010年發生青海玉樹大地震,當地23所藏傳佛教寺廟2000多名僧人自發組成多支搶救隊,搶救出600多名被埋人員,併為近千名遇難者舉行了火葬和超薦儀式,為安撫逝者親屬、防止疫情爆發發揮了特殊重要的作用。

第二個例子是幫扶弱勢人群的。從2004年開始,天津仁愛會修院的14位修女,輪流走進雲南省馬龍縣的大山深處,照顧20多位患有麻風病的老人。老人們曾經疑惑地問,“你們真不嫌棄我們,不怕被傳染嗎?”修女們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關愛行動回答了老人們的疑問,讓他們感受了人間的真情,活出了人性的尊嚴,點燃了生命的希望。老人們感慨地説,“想不到我們這些卑微的人,也能享受到親人般的照料。”

所謂管中窺豹,從以上事例中,我們能看到宗教公益慈善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價值。

——宗教公益慈善具有宗教信仰支撐和內在精神動力,是宗教界踐行信仰、體現價值的重要途徑,“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一般慈善組織難以做到的他們能做到,一般慈善組織難以堅持的他們能堅持,因而具有較強的自覺性和可持續性。

——宗教公益慈善不僅僅滿足受助者的物質需要,而且滿足受助者的精神需求,注重傳遞愛心、溫暖人心,注重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培育良好文明風尚,能夠産生良好的社會溢出效益,從而使得物質慈善與精神慈善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宗教公益慈善注重拾遺補缺、雪中送炭,往往在陽光難以照到、春風難以吹到的地方發揮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是社會救助體系和社會福利制度的有效補充,也是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政府提出,要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這為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創造了重要機遇,提供了廣闊空間。2012年,國家宗教局會同相關部門出臺《關於鼓勵和規範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意見》,肯定了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積極意義,明確了相關政策,得到了宗教界歡迎和社會各界支持。

有了政府的重視與鼓勵,有了政策的指引與保障,宗教界的慈善意識不斷增強,公益慈善活動日益普及。2012年以來,中國各宗教以“慈愛人間·五教同行”為主題,每年舉辦“宗教慈善周”活動,開展宣傳和培訓,進行交流和研討,並舉辦各種公益慈善活動,僅捐款數額就達到5.6億元,成功打造了宗教公益慈善品牌,有力提升了宗教公益慈善形象。

當然,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當代中國宗教公益慈善事業尚處在起步階段,要實現現代化、規範化、專業化,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教情的宗教公益慈善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需要宗教界持續不懈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熱情支持。

本次大會期間,中外宗教界人士和專家學者將就公益慈善事業同臺交流,這是一次交流互鑒、共結善緣的良好機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和借鑒域外經驗,對促進我國宗教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大有禆益。國家宗教事務局將繼續支持中國宗教界在平等友好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

女士們、先生們:

中國宗教公益慈善事業有著服務社會、利益人群的優良傳統,當今又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有理由相信,宗教公益慈善的春天正向我們走來,後面的故事會更加精彩。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 盧靜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