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遊客在保護區展覽室觀看江豚骨骼標本。長江江豚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淡水哺乳動物,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水生動物,目前僅存1000余頭,屬於“極度瀕危”動物。在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記者對安徽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了探訪。保護區自建立以來,先後捕獲4頭長江江豚放入半自然水域的夾江中進行飼養和繁育研究。多年來,放養在保護區內水域的江豚得到了工作人員和科研人員的精心照顧,目前,包括5月4日和10日先後出生的兩頭幼豚在內,保護區江豚數量已達10頭。通過遷地保護的方式飼養的江豚生活得無憂無慮,然而那些生存在長江自然水域的江豚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近年來,由於航運、採砂、非法捕撈、氣候突變、水污染等原因,長江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據科研人員預測,如果長江生態環境得不到改善,江豚物種將在15年至20年內出現功能性滅絕。對於江豚的未來,科研人員期待,如果江豚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目,江豚生存區域內的各種人類行為和發展有望得到更多的限制。“不放棄就地保護,加強遷地保護和人工條件下的自然繁殖保護”逐漸成為江豚保護專家共識。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陳燃博士説,“保護物種更重要的是保護這個物種原始生存環境和棲息地,就地保護是根本,遷地保護是相對無奈的選擇。”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保護區工作人員通過近距離給江豚喂食,觀察江豚(2013年11月20日攝)。新華社發(陳燃 攝) 保護區工作人員將擱淺的小江豚送入江中(5月4日攝)。新華社發(陳燃 攝) 5月21日,江豚飼養員為即將喂食江豚的小魚注射生理鹽水。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一頭母豚帶著出生不久的小江豚在江中游弋(5月9日攝)。新華社發(陳燃 攝)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