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修水利重在政府與市場有機結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22 09:35 來源: 中國青年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會議確定,按照統籌謀劃、突出重點的要求,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間分步建設納入規劃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後,將實現新增年供水能力800億立方米和農業節水能力260億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積7800多萬畝,使我國骨幹水利設施體系顯著加強。

    水是生命之源、生産之要、生態之基。水利是人類生存須臾不可缺少的根本資源,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所以,興水利,除水害,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

    201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了水利建設,將水利提升到關係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鮮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文件提出,力爭今後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2010年我國水利投資是2000億元,高出一倍就是4000億元,這也意味著,這個10年的水利投資將達到4萬億元。

    顯然,此番國務院部署加快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一方面是對既有政策的延續,另一方面也是契合現實的決策。推進重大農業節水工程、加快實施重大引調水工程、建設重點水源工程、實施江河湖泊治理骨幹工程、開展大型灌區建設工程,分別從農業灌溉、城市供水、水源保護、生態治理、灌區建設等五個方面,規劃了2020年前要分步建設的重大水利工程。

    可以説,既有夯實農業基礎、保障糧食安全的考慮,也有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生態環境的著眼;既有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用意,又有增加有效投資需求、帶動相關産業促進經濟增長的意圖。通過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設,自然層面的旱災與洪澇,也許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但至少可以將危害減少到最低,不讓水利設施的闕如和薄弱,成為推進新“四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明顯掣肘。

    需要強調的是,之前的水利建設一直存在“重建輕管,重用輕護”的現象,政府花大力氣建設的水利工程,因為管理不到位、維護不給力,可能沒兩年就毀了。為什麼會這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場機制的缺位。所以,這次國務院特別強調要“建立政府和市場有機結合的機制”。比如説,重大水利工程完全靠企業社會投資興建肯定不現實,但是加強終端配套設施建設,解決好“最後一公里”問題,就需要市場的力量;再比如,要避免建好的水利設施陷入“公地悲劇”,就要依靠市場化的運營方式,使之産生維護“私地”的責任感。

    只靠政府投錢搞“示範”,這樣的政策一定持久不了。政府投資興修水利要避免淪為無謂燒錢,就要重視完善市場機制;惟其如此,水利工程建設才不至於要麼短命要麼低效,政府投入的每一分錢才能發揮最大效用。(舒聖祥)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