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意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26 09:49 來源: 天津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市第十次黨代會和市委十屆三次、四次全會部署,推動天津現代服務業實現跨越發展,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思路和目標

  (一)深刻認識建設與現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適應的服務經濟體系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工作時強調,要加快發展服務業,形成與現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適應的服務經濟體系,這是黨中央立足於天津特定的發展階段、對我市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提出的重要要求,是實現天津定位的迫切需要,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迫切需要,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消費、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我市服務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建設服務經濟體系的要求相比還存在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全市各方面必須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增強緊迫感,解放思想,搶抓機遇,乘勢而為,努力提高現代服務業的規模、層次和水平,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把握髮展的總體思路和奮鬥目標。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以市場化、産業化、社會化、國際化、法制化為方向,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産業集聚區和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以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為突破口,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堅持生産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並重,大力推進投資和服務貿易便利化、生活服務便利化,高水平提升傳統服務業,高標準發展新興服務業,推動産業融合,優化産業佈局,實施政策聚焦,完善發展環境,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提升水平,為加快建設美麗天津、實現中央對天津定位奠定堅實基礎。

  到2016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産總值比重超過50%,服務業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數比重達到53%。到2020年,服務業比重超過55%,從業人員比重達到58%,與北方經濟中心相適應的綜合服務輻射功能顯著增強。

  二、優化現代服務業發展戰略佈局

  (三)確定符合城市定位要求的服務業空間發展戰略。依託區位優勢和産業基礎,明確功能定位和發展重點,著力構建“兩區一軸、多點支撐”的現代服務業空間格局。“兩區”即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一軸”即沿海河現代服務業産業發展帶;“多點支撐”即打造一批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區域,促進優勢互補、集成集約集群發展。

  (四)推動濱海新區生産性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圍繞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建設,延伸製造業産業鏈條,做大做強現代金融、研發設計、信息諮詢、電子商務、對外貿易、服務外包等産業,推動製造業從“生産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加快轉變。圍繞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建設,發揮海空兩港優勢,加快發展港口航運、現代物流等産業,推動建設空客亞洲製造和營銷中心、全國飛機租賃中心、北方航空貨運中心,促進依附於航空運輸的金融保險、航空會展、服務外包等高附加值産業加快發展。濱海新區成為首都功能疏解和産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更好發揮我國北方對外開放門戶作用。

  (五)打造中心城區繁榮繁華標誌區。加快城市主中心和兩個副中心建設,著力提升文化品位、載體功能和産業層級。加快發展樓宇經濟,加大資源整合力度,積極引進各類企業總部及功能性機構,聚集現代金融、商務仲介、科技服務等高端服務企業。規劃建設一批創意産業園區,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研發設計等服務業。完善區域商業佈局,著力打造一批特色商業街區、交通樞紐商圈和城市綜合體,培育發展網絡營銷、體驗消費等新興業態,便利群眾生活,提升生活品質,促進中心城區繁榮繁華。

  (六)促進郊區縣特色服務業發展。依託新城和示範小城鎮發展,加快推進産業融合,發揮比較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服務城市,富裕農民。完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體系、農副産品流通體系和農村消費網絡體系。積極發展休閒農業、農村旅遊、鄉村文化等特色産業。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商品交易市場和綜合商貿服務中心,完善便民消費服務圈。加快發展農村教育、醫療、養老服務業。創新發展農村金融,堅持本土化、民營化、專業化方向,拓展村鎮銀行服務功能,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增強區縣國家級開發區和示範工業園區配套服務功能,鼓勵發展倉儲物流、加工配送、交易結算等生産性服務業。

  三、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實現新突破

  (七)繼續加快金融創新步伐。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要求,推動産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有效融合,發揮金融對産業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進一步集聚各類機構、提升服務功能、防範金融風險,構建與北方經濟中心和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相適應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和金融創新運營中心。加快建設融資租賃中心,擴大業務品種和規模,創建國家租賃業創新示範區;加快建設金融要素市場中心,推動市場服務多元化和業務創新;加快建設股權基金管理服務中心,推動基金規範發展;加快建設資金結算中心,支持設立區域性資金結算機構。大力發展民營金融機構,培育互聯網金融、跨境人民幣結算、商業保理和離岸金融等新興業態。加快建設于家堡金融區,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人才和要素聚集,大力發展科技金融、農村金融、航運金融、礦業金融、消費金融和商貿金融,建成功能健全、服務完善、國內領先的産業金融中心和金融改革創新基地。

  (八)著力構建現代大物流體系。完善海港、空港、陸路港、鐵路、公路等物流基礎設施,打造京津冀便捷高效的交通網絡體系。在濱海新區和郊區縣物流資源集中、交通便利的區域建設現代物流園,重點發展交易市場、電子商務、倉儲運輸、加工配送、交易結算和物流金融等現代物流業,打造一批大宗商品交易所和交割庫等物流平臺。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和專業化運輸系統,推廣應用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成多式聯運物流網絡。全面提升口岸信息化服務水平,加快大通關體系建設,創新口岸監管模式,實現京津冀通關一體化。拓展無水港功能,在有條件的無水港發展物流園區。

  (九)積極應用電子商務推動貿易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引進和培育知名電子商務企業,鼓勵利用網絡平臺興業創業,打造一批本地品牌。鼓勵傳統産業、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實現轉型,促進在線支付、安全認證、快遞物流等加快發展。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帶動進出口貿易增長。提升國際貿易中轉功能,建設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提升商貿流通集散功能,發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區域性商品交易市場。

  (十)進一步提高科技信息服務水平。強化科技服務業創新引領作用,依託科技進步助推産業優化升級。推進技術市場交易模式和機制創新,培育發展一批技術轉移機構和知識産權交易市場。加快未來科技城開放,建設京津合作示範區。擴大和提升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建設全國檢驗檢測基地。加快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城市互聯網骨幹出口帶寬。實施智慧城市示範應用工程,構建便捷高效的智慧化城市應用和管理體系。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推進三網融合,促進信息消費。強化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各類軟體開發,建設國家級軟體産業示範基地。加快服務外包園區建設,擴大知識密集型服務産品出口。

  (十一)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和旅遊産業。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強市、北方創意之都。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做大做強,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快速發展,加大對小微文化企業培育孵化的支持力度。積極開拓文化産品市場,加快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新媒體、演藝娛樂、動漫遊戲、體育等産業發展,提升文化産業園區服務功能。在工業設計、建築設計、時尚設計等創意領域取得突破,提升城市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豐富和發展“近代中國看天津”核心旅遊品牌,進一步擴大“天天樂道、津津有味”的品牌影響力,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打造更多旅遊精品,加快建設郵輪旅遊實驗區,建成中國北方公務機基地,成為國際旅遊目的地和集散地。

  (十二)全力打造會展業發展新高地。高水平建設國家會展中心,大力引進國內外品牌展會。推進梅江會展中心、濱海國際會展中心等展館資源優勢互補、特色發展。加快培育會展服務新業態,提升組展服務、場館服務等專業化服務能力,建設會展業信息發佈平臺,引進培養高端會展人才。提升市場化辦展水平,積極培育、引進特色專業展會,辦好夏季達沃斯論壇、津洽會、融洽會、國際礦業大會等大型會展活動。

  (十三)積極促進社會服務業協調發展。以促進生活便利化為目標,滿足社會多層次多樣化需求,豐富人民群眾生活服務供給。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推進家政服務規範發展。完善社區服務網絡,發展居家養老服務,搞好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逐步實現從基本生活照料向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方面延伸。提升健康服務業水平,保障市民基本醫療服務,探索發展中醫保健、護理康復、健康諮詢、數字醫療等高端醫療服務。加快教育與培訓服務業發展,辦好海河教育園,加大職業培訓力度,完善繼續教育。積極發展仲介服務,提高專業服務水平,培育全國知名服務品牌。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分擔率。加強和改善房地産市場調控,推動規範健康發展。經過努力,使全市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

  四、營造現代服務業發展良好環境

  (十四)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緊緊抓住探索建設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機遇,加快推進投資與服務貿易便利化綜合改革試驗,努力形成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和開放環境。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探索制定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減少和取消服務業前置審批,推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許可經營項目籌建登記、改年檢(驗照)制度為年度報告制度。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國有服務業企業股份制改革和戰略性重組。搞好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加快社會信用、經營異常企業名錄、執法部門信息共享、知識産權保護等綜合監管體系建設,形成國際化、法制化營商環境。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鼓勵服務業企業“走出去”到境外發展。深化區域服務經濟合作,借重用好首都資源,推進京津冀服務業優勢互補、融合發展。

  (十五)加大扶持力度,實施政策聚焦。認真落實各項扶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積極推進“營改增”試點。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增加市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規模,拓寬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增加服務業用地供應,支持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的單位利用工業廠房、倉儲用地、傳統商業街等存量房産、土地資源興辦現代服務業,土地用途和土地使用權人暫不變更。落實國家鼓勵類生産性服務業用電、用水、用氣與工業同價政策。推進服務業質量體系建設,實施標準化、規範化發展,培育一批全國知名的服務品牌和服務企業。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在戶籍和居住證辦理、住房、醫療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便利。制定人才分類開發計劃,引導各類院校開設緊缺專業,鼓勵校企合作建立重點領域現代服務業人才培訓基地。加強從業人員崗位技能培訓,健全從業資質管理制度。

  (十六)加大工作力度,把發展任務落到實處。建立健全工作推動機制,研究發展規劃,分解目標任務,加強指導協調,強化督查考核。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意見的要求,制定三年行動計劃和配套政策文件,建立考核制度,完善統計體系,加強輿論宣傳,營造全社會創新創業濃厚氛圍,推動全市現代服務業實現突破性發展。

責任編輯: 滿子會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