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內蒙古赤峰考察時指出,“要針對企業反映的實體經濟資金總體緊張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運用適當的政策工具,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盤活資金存量,優化金融結構,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推進金融改革,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金融機構要圍繞企業急需創新服務,更直接更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西部和小微企業發展。” 近年來,受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能源資源價格居高不下等影響,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環境相對困難。今年以來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市場流動性持續偏緊,企業融資成本上揚,小微企業經營困境有所加劇。 正如李克強總理説言:“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液和重要支撐。”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輸血。馬克思曾説:“假如必須等待積累去使某些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鐵路的程度,那麼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離開金融,小微企業只能依靠企業主自身的資金積累,大量的業務將無法開展,其發展將寸步難行。 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同樣離不開實體經濟的“土壤”。近年隨著房地産價格持續升值,不少資金進入了房地産投資領域,以及信託、基金等相關行業,資金在銀行體系內部循環膨脹的現象亦十分突出,金融業脫實就虛傾向明顯。金融脫離實體,已經使我國在局部地區和某些領域出現了資産泡沫的苗頭,加大了金融和經濟運行風險。今年一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而信託業頻頻曝出兌付危機。金融的虛擬化將金融變成錢生錢的遊戲,還會扭曲居民財富分配,加劇社會矛盾。 金融只有植根于實體經濟、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二者才能良性互動,共同促進宏觀經濟健康、平穩增長。金融必須回歸其生長的地方,也就是實體經濟部門。金融機構要圍繞企業急需創新服務,更直接更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當前中西部和小微企業發展仍有很大空間和迴旋餘地,其健康發展關係經濟健康發展和居民就業,金融業理應更好地支持這些有潛力、有效益的地區和領域。 最近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深化金融改革、促進實體經濟融資的重要措施。3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加快多層次股權市場建設;規範發展債券市場,發展適合不同投資者群體的多樣化債券品種;培育私募市場,鼓勵和引導創業投資基金支持中小微企業。4月2日,國務院研究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實施範圍。4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改善外貿企業的融資服務。5月9日發佈的關於資本市場發展的“新國九條”,對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進一步作出了部署。 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必須降低實體經濟部門的融資成本,並讓實體企業和居民擁有更多的投資和融資渠道。這需要我們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合理把握市場流動性,並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我們要對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盤活資金存量,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與此同時,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鼓勵企業通過上市、發債等直接融資方式融資;要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讓金融普惠居民和小微企業;要放寬民營銀行的準入,讓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更為暢通。金融機構自身也應創新産品和服務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劉先雲)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