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扶貧開發工作重在行動 貴在實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26 16:30 來源: 國土資源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貧困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塊短板,要站在關乎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高度,進一步認識扶貧工作的重要性,增強扶貧工作的責任感。”5月23日,在國土資源部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召開第二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部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張少農語重心長地説。正是靠著這種對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高度責任感,國土資源部在長期堅持的扶貧工作中做出了實效,受到當地百姓的稱讚,並多次得到國務院扶貧辦的肯定。 

  幫助理出發展思路

  貧困地區幹部群眾脫貧致富的願望迫切,但在如何脫貧致富的問題上,很多地方把注意力更多放在伸手要項目、要資金上。

  如何幫助貧困地區幹部群眾走出這一“等靠要”的思維模式呢?國土資源部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先幫助貧困地區理出適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具體講,就是通過幫助貧困地區制定高起點規劃,用規劃統引領發展思路。

  作為烏蒙山片區聯絡單位,國土資源部協調國務院扶貧辦組織召開片區省級實施規劃評審會,四川、貴州、雲南三省省級實施規劃已經報國務院扶貧辦備案審查,三省烏蒙山片區縣級實施規劃已經編制完成。同時,國土資源部專門印發實施了《建立國土資源部烏蒙山片區基層扶貧聯絡點的意見》,將調查研究、當好外腦作為扶貧工作的一大重點。實施過程中,國土資源部32個司局和單位赴基層聯絡點調研,並形成了調研報告。總督辦、規劃司、科技司、執法局、機關服務局、信息中心、油氣中心、財務中心、評審中心等司局和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親赴聯絡點調研。執法局、地調局、地科院、機關服務局等司局和單位,還結合自身職能提出了具體的幫扶措施。部扶貧辦還對這些調研成果進行系統梳理,按照部內解決和協調其他相關部委解決兩類完善了需求事項和支持意見。

  著力提供智力支持,國土資源部執法局組織由人口資源環境、生態發展、移民幾方面專家組成的國家特邀國土資源監察專員,到自己的扶貧聯絡點四川屏山縣進行專題調研,為屏山發展“號脈”。監察專員在深入調查研究、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向地方政府提出了“生態立縣”為根本,探索生態移民産業開發的新思路,並建議縣政府申報“國家生態移民産業開發試驗區”,發展生態環境治理、庫區原生態旅遊等産業項目。屏山縣高度重視這些意見建議,將之落地在實際發展計劃中。根據監察專員提供的信息,屏山縣參加了2013年亞洲教育論壇年會中的“生態教育與可持續發展分論壇”,對屏山進行了宣傳推介,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部執法局還牽線搭橋,協助屏山赴江蘇省經濟發達市縣考察,學習先進技術、人才、産品和管理理念,並與發達市縣建立結對幫扶、合作共贏的夥伴關係,從而幫助屏山縣在實現定向産業轉移、訂單勞務輸出等方面取得突破。

  中央地勘基金中心在扶貧中探索建立了調研溝通機制。他們在堅持進村入戶、深入到貧困群眾家中的同時,將工作的重點放在調查研究上,通過調研幫助貧困地區摸情況、查原因、理思路,形成成果後再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然後再將部門意見及時反饋到貧困地區,初步構建起上下溝通、橫向協調、反復提升的新思路形成機制。

  讓貧困地區群眾靠地脫貧

  自然環境條件惡劣、土地質量等級低、産出能力弱,是我國貧困地區群眾面臨的共性問題。國土資源部在扶貧工作中發現,提升土地質量、提高土地産出,是解決貧困地區群眾吃飯問題的重要基礎。為此,積極推進貧困地區的土地整治成為國土資源部扶貧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扶貧聯絡點試點進行全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推進中低産田改造,2013年,在貧困地區安排土地整治項目1735個,有力地促進了貧苦地區農民的脫貧致富。

  在土地整治項目實施中,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司積極創新管理機制,收到了依託項目幫農民增收、土地整治資金投入效益提高的雙贏效果。該司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創新土地整治實施模式,實行“以補代投、以補促建”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治、耕地質量建設等工程建設新模式,政府負責規劃設計和驗收兩頭,農民集體負責工程建設,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主體作用,讓農民用國家的錢、整自家的地,這樣,就能做到用較少的錢、整更多的地,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既改善農民生産條件,又增加農民收益。“直接將土地整治項目交由土地承包群眾承擔,不僅可以為群眾帶來一筆不小的現金收入,而且由於形成了業主自己施工的新模式,在土地整理質量普遍提高的情況下,成本僅相當於市場招標形式的一半左右。全面推廣這一模式後,國家原計劃投入資金的惠民數量也將擴大一倍左右。”該司司長嚴之堯説。

  發揮行業優勢,打造脫貧的“造血機”

  貧困地區一方面堪稱“窮山惡水”,另一方面卻礦産資源豐富。在扶貧工作中,國土資源部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在幫助貧困山區解決生存條件的同時,還幫助找水找資源,從根本上提高貧苦地區自身的“造血”能力。

  國土資源部將連片特困地區納入突發性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重點實施了調查評價、群專結合的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搬遷避讓與治理工程。僅去年一年,部領導和有關司局負責同志就先後30多次赴重點地區調研指導工作。針對重大隱患點開展應急演練,全國共組織開展演練4600多次,參加人數達50多萬人。2013年起連續8年每年安排10億元,用於雲南省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

  針對貧困地區群眾生産生活用水緊缺的現實,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編制了《烏蒙山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總體方案(2013~2015)》,計劃利用3年時間,在嚴重缺水地區打井150多眼,預計可解決100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

  地質專業技術優勢的發揮,在解決貧困地區群眾基本生活、安全問題的同時,還為大家找出了一座座脫貧致富的“金山”。以烏蒙山片區為例,地調局通過部署基礎地質調查項目,在四川涼山州昭覺縣發現4處銅礦化點,在貴州畢節發現鉛鋅、錳、重晶石等找礦信息;通過開展1:5萬地面高精度磁測、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後,新發現鉛鋅、鋁土、鐵(稀土)、磷礦點9處;通過開展系統研究,在烏蒙山片區內共圈定11個找礦遠景區。

  一系列的地質發現讓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有了新的增長點。中國地質調查局通過設置特色農業區土地質量調查等項目,在貧困地區開展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富硒土壤調查等,為這些地區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奠定了重要基礎。如贛南地區的農業地質調查為贛南優質臍橙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四川屏山縣富硒土地資源的調查結果,已經引起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直接拉動省基金在該區繼續開展工作;貴州威寧地區土地質量調查成果,為地方政府劃分優質出口農産品生産基地奠定了科學基礎。(中國國土資源報 于德福)

責任編輯: 王欣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