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企業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先行探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29 09:3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西安5月29日電(記者陳晨、李樹峰、毛海峰)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提出後,沿線國家的諸多企業躍躍欲試,通過技術交流、經貿合作、境外投資等方式搶佔先機,為國際合作先行探路。有關專家表示,在絲路經濟帶建設中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企業的投資主體作用,已經成為各方共識。

    絲綢之路輻射總人口近30億,資源豐富、投資合作領域眾多。沿線國家和地區相似的氣候條件、資源稟賦與市場結構,對多方共贏提供了廣闊空間。

    在剛剛落幕的第18屆西洽會暨絲博會上,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連軍表示,公司曾多次前往中亞考察當地投資環境,期待與絲路沿線國家在種植業、畜牧業等領域加強合作。而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此前也表示,希望尋求合作機會與絲路沿線國家共建農業園區。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的提出,拓寬了向西開放的通道,為內陸地區發展開闢了新的空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告訴記者,面對結構轉型期間經濟的下行壓力,要以區域合作發展來釋放經濟增長潛力,擴大國內市場需求,推動産業轉型升級。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難得的機遇,公司近期將前往中亞國家考察,計劃在哈薩克斯坦建一座50000噸的氣調庫,借此打開哈薩克斯坦及中亞市場。”陜西白水宏達果業公司副總經理任俊鋒表示。

    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加快,立體絲綢之路從構想變為現實,這為絲路沿線國家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提供了現實可能。“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的常態化運行,讓滿載陜西“本土製造”的産品71小時便可直達阿拉山口,國內大型工程機械設備和配件通往中亞的運輸時間比原先平均縮短6-10天。

    “陜西將依託骨幹企業,在智慧製造、航空、汽車等領域與中亞國家共建産業園區,並建設中亞五國能源交易、國際內陸港港航服務、國際展示交易和國際農産品分撥交易四個貿易平臺。”陜西省省長婁勤儉表示。

    而提升通關便利化程度的努力,則將為絲路沿線國家企業間物流運輸打造“綠色通道”。據海關總署監管司工作人員介紹,海關部門將著重推動與絲路沿線國家海關聯合監管,以貨物基本數據、圖像為基礎,研究制定統一的國際貨物轉運準單等物流單證,優化通關作業流程。

    有專家指出,目前中國企業與中亞國家間的合作大多局限在礦産資源開發、能源和一些低附加值産業上。未來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必須以經濟結構轉型、産業優化升級為目標,以創新驅動拓展非能源領域、貿易領域的高附加值。

    西安交通大學歐亞經濟研究院教授馮宗憲分析認為,中國與中亞國家合作重點不應停留在勞動密集的加工組裝領域,而是應向研發、技術裝備、市場營銷等技術資本密集、信息與管理密集領域拓展。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偉建議,除擴大貿易投資規模外,絲路沿線國家更應拓展合作領域,提升高科技、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商品等貿易比重。鼓勵企業走出去,圍繞産業鏈上下游開展投資,成立製造、加工、物流、技術、金融、研發、信息配套生産企業。由單一業務的發展為全産業鏈的投資,逐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貿易共同體。

責任編輯: 郭永國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