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專家詳談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29 10:52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聞背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決定大幅增加國家創投引導資金促進新興産業發展。

    5月29日上午,水利部教授級高工汪安南和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教授級高工李原園做客中國政府網,詳談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集中力量有序推進一批全局性、戰略性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汪安南在訪談中説,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水情,解決我國複雜的水問題,需要先進的治水理念和科技支撐,需要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需要堅實的水利工程基礎,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是水利基礎設施體系的重點和關鍵,在保障水安全和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處於重要的先導地位,是促進區域、流域協同發展的重要手段。這次國務院部署,在繼續抓好中小型水利設施建設的同時,集中力量有序推進一批全局性、戰略性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我認為是十分緊迫和必要的。

    這次部署的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貫徹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和“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特別強調了按照“節水優先”的方針,將節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作為實施重大水利工程的前提,明確工程規劃與建設必須確保生態安全。同時提出要按照“兩手發力”的要求,通過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

    這次提出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有40項屬於在建工程,132項正在開展前期論證工作。這些項目均是依據水資源綜合規劃、流域防洪規劃、區域發展規劃等相關規劃提出的,一些項目經過了長期論證,具備較好的前期工作基礎。對擬建項目,將逐項嚴格履行建設程序,科學慎重決策。總之,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設將對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生態環境、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脫貧、推動經濟平穩增長將發揮十分重要作用。

    我國水資源形勢越來越危急、越來越緊迫,表現在五個方面

    李原園在訪談中説,我國是水資源條件並不優越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只佔世界平均的28%,耕地畝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的一半。水資源60%—80%是集中在汛期。經過長期發展,水資源形勢越來越危急、越來越緊迫。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水資源短缺。由於氣候變化和人為活動的影響,一方面資源在不斷衰減,比如説黃河流域、海河流域、遼河流域,這些地方近二三十年偏旱,再加上人為原因,水資源衰減。很多地方衰減率達到10%、20%以上,所以對經濟社會發展、對人們的吃水用水都構成嚴重威脅。

    第二,水污染。我國目前工業和生活用水量達到2000億的規模,廢污水排量達到700多億噸規模,這樣對江河湖泊的水環境質量造成威脅,甚至有些地方的水源地水質也發生了惡化。

    第三,水生態。我們國家生態環境本底並不好,全國有300多萬平方公里是自然環境生態比較脆弱的地區。再加上長期以來不合理的水土資源開發,這樣使得很多地方的河湖不斷被侵佔萎縮,導致河道斷流,濕地減少。

    第四,洪澇災害問題。中國地處東亞季風氣候區,每年降雨都比較集中,所以容易引起洪澇災害,再加上我國三分之一的人口,二分之一的經濟總量都分佈在大江大河下游平原地區,這些地區都受到大江大河洪水的直接威脅。再加上我國還有很多中小城市工業區都分佈在中小河流周圍,這些河流都沒有進行過系統治理,因此,洪澇威脅也是水危機的方面。

    第五,我國人口規模大、經濟總量大、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大,把資源都吃幹喝凈了,沒有戰略儲備,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比較薄弱。

    節水、控需、調水、江河治理等方面加大工作任務以破解水危機

    李原園介紹,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以節水、控需、調水、江河治理等方面加大工作任務,以破解目前面臨的嚴峻的水危機。我體會主要是幾方面:一是堅持節水優先,大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把節水放在最優先的位置,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放在一切水利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其他工作的前面,這樣使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起來。因為我們國家是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我們搞節水是沒有任何選擇餘地的,我們有這麼多的人口,這麼大的經濟規模,所以必須節水。

    二是控需減荷,就是説控制需求過度增長和不合理增長,控制人類對自然的生態環境和水資源過分的施加壓力和負荷。要建立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産業佈局、産業結構,使我們對自然水資源的消耗能夠儘量少一些。對目前這種情況怎麼辦?那就要採取有退有進的方式,有些地方資源還有潛力,那就增加一些産業,進行一些合理佈局。有些地方水土資源開發利用過度,那就要進行系統治理,要進行平衡,均衡水資源承載能力和自然資源負荷,使對自然的壓力小下來,建立和自然相適應的經濟結構體系,有些地方要把産業和開發活動退下來。

    三是提高水的循環利用水平。加大雨水積蓄利用、中水利用、污水處理再利用等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力度,有條件的地區,加大海水淡化和利用的力度,減少對新鮮淡水的取用量。四是加強引調水和水源工程建設,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在有潛力的地方合理開源,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在節水的前提下,合理進行開源,以保證供水程度,保障我們國家的供水安全。(王洋)

責任編輯: 王洋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