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燒秸稈積習難改 多地禁罰同時加強宣傳引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31 16:0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記者張紫赟 秦華江 王海鷹)夏收時節,又進入秸稈焚燒活躍期。面對秸稈焚燒陋習,一些地方出臺了查禁處罰措施,同時,也加大了宣傳和引導力度。

    記者從安徽省財政廳獲悉,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減少秸稈焚燒行為,安徽今年將安排15.6億元秸稈禁燒獎補資金,發放到各市政府和省級國有農場,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用於促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各市、縣可結合實際自主確定獎補資金的安排和使用。同時,安徽將各地禁燒工作納入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考核內容,對於考核不合格的市縣給予約談、暫停部分項目環評審批等處罰。

    近日,江蘇省環保廳經過核查後確認,江蘇今夏秸稈焚燒“第一把火”點于南京市高淳區椏溪鎮的藍溪村、荊山村和橋李村,焚燒火點有5個,累計過火面積13畝左右。事發後,高淳區立即開展應急處置,很快撲滅了火情。公安部門對焚燒秸稈的8位農民作了處理,紀檢監察部門啟動問責程序,給予藍溪村黨支部書記免職處理,對荊山和橋李村黨支部書記進行誡勉談話。南京市在全市範圍內加強宣傳,加大巡查力度,力爭不再發生大面積秸稈焚燒事件。

    據了解,近兩天,在焚燒秸稈及不利氣象條件的共同影響下,江蘇空氣污染持續,部分城市達到重度污染級別。30日,江蘇啟動重污染天氣藍色預警。

    山東省環保廳廳長張波日前在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上表示,去年山東省PM2.5和PM10的平均濃度分別超過國家二級標準的1.8倍和1.3倍,主要源頭是山東能源和産業結構不合理、城市環境管理粗放和機動車排放污染。

    夏收時節,秸稈焚燒問題應引起重視。張波表示,環境管理粗放是山東大氣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拆遷改造、建築施工、渣土運輸、環衛保潔、秸稈焚燒、露天燒烤、餐飲油煙等環節污染較重。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