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記者徐博 何雨欣)近日實施的“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提出,我國將通過一系列幫扶措施,使大學生創業的規模、比例繼續得到擴大和提高,力爭實現2014—2017年引領80萬大學生創業的預期目標。 巨大的人口壓力,加上轉軌就業、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就業“三碰頭”,使我國就業壓力明顯。2014年,我國應屆高校畢業生達727萬,創歷史新高。在此情況下,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選擇。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信長星説,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創業率只有1%左右,跟國外比起來還是低,但差距本身就意味著潛力。 “一般來講,創業有兩類:一類是生存型的,一類屬於成長型的。”信長星説,“各類群體都有可能創造出成長型的企業,但真正最有能力、最有潛力創造成長型企業的還是大學生等知識群體。”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表示,從數據上分析,我國的創業空間相當大——目前發達國家和地區平均每千人口擁有40個至50個企業,發展中國家為20個至30個,而我國僅有11.66個。 從國際經驗看,歐盟各國為解決日益嚴重的失業問題,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制定鼓勵創業戰略,1997年至2001年5年間,歐盟就業崗位總量增長超過1000萬個。美國為增強經濟活力和創造就業崗位,長期實施鼓勵和培育創業的國家戰略。為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果,日本制定一系列措施鼓勵創業活動,並在勞動政策中制定了幫助青年人、婦女等弱勢群體創業的政策。 為鼓勵大學生創業,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的“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就針對大學生創業資金不足等問題做足了文章: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簡化反擔保手續,強化擔保基金的獨立擔保功能,適當延長擔保基金的擔保責任期限,落實銀行貸款和財政貼息,重點支持吸納大學生較多的初創企業。 專家指出,政策措施出臺後,要讓其真正落地併發揮最大效果,需人社、工商、稅務等各部門加強合作,著重提升就業服務的效率。同時,還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讓大學畢業生了解國家的支持政策。此外,國家應關注創業失敗者,為他們編織社保安全網,解決創業者的後顧之憂。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