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科技與人類未來——四國工程院院長一席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03 20:0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 (記者 余曉潔 程卓)以“工程科技與人類未來”為主題的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2日至3日在京舉行。

全球工程科技界正在或即將經歷哪些變革?新技術將推動哪些産業騰飛?如何改變人類生活?新華社記者獨家採訪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英國皇家工程院院長約翰·帕克、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長艾倫·芬克爾和南非工程院院長羅伯特·普倫,請四位院長權威解析。

記者:您最迫切希望與國際同行交流哪些信息?

周濟:工程科技是推動人類進步的發動機。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將面臨來自資源、能源、環境、疾病、氣候變化等方面的重大挑戰,技術創新比任何歷史時期都迫切,某些領域甚至需要顛覆性變革。大會以“工程科技與人類未來”為主題,就是要匯聚世界各國工程師和科學家的智慧,攜手努力,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

羅伯特·普倫:逐漸增加的全球人口正在逼近地球承載力的極限。工程科技的創新,在“拯救”地球方面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各國工程專家齊聚北京,正是為了分享彼此最有價值的知識和經驗,在激烈的辯論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艾倫·芬克爾:地球上還有一部分人口沒有走出貧困,人們正承受向環境過度索取的代價。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很複雜,但工程科技提供了多樣化的路徑。技術創新的明智應用可以幫助我們這個星球上的公民擺脫貧困,同時減少給環境的壓力。

記者:工程科技正在或將在哪些領域經歷革命性的突破?它們將推動哪些産業的騰飛?如何改變人類生活?

約翰·帕克:空間技術、合成生物、生物醫學、生物化學、機器人和自動化、低碳能源、大數據和食品生産等領域值得關注。

艾倫·芬克爾:令人激動的突破已經在機器人和自動化領域出現,它將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精確農業和自動化提高了農業生産效率。機器人幫助慢性病人和嚴重殘疾病人更好地居家生活,而不是待在醫院。

周濟:從全球範圍看,以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為核心技術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正在不斷深化。同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方面的突破引發的新一輪産業變革,將對人類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産生根本性的影響。

記者:貴國有哪些戰略性新興産業?3D打印在您的國家發展如何?

艾倫·芬克爾:軟體産業和生物制藥在澳大利亞發展順利。在更大範圍,自動化設備和優化處理的軟體有效提升了採礦業的效率,並降低了成本。不少實驗室正致力於優化3D打印的材料,許多小製造商開始用3D打印製造珠寶、自動化部件等豐富多樣的産品。我期待著未來3D打印可以為病人提供人工器官,為建築提供大型建材。

周濟:中國正大力發展代表未來科技和産業發展新方向的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7個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新的市場需求,開拓新的就業空間,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

羅伯特·普倫:從“戰略南非”視角看,我們重視能帶來高就業率的技術或産業,比如深度採掘。當前,南非工程師最大的技術創新可能就是把可再生能源引入電力供應。過去五年裏,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南非從無到有,目前已佔到能源生産能力的5%。3D打印方面,有一些增材製造的樣機生産出來,但已有的經驗讓我們對3D打印投入大規模製造尚存疑惑。

記者:貴國工程界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與中國有哪些合作?

周濟:中外現代化的進程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依次實現。中國要實現跨越發展,必然是一個“並聯式”的發展過程,四化同步。後來居上,需要我們牢牢掌握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機遇。

約翰·帕克:英國工程界面臨人才短缺,願意學習工程科技的年輕人匱乏。全球製造業格局正發生深刻變化。近年來,中英在低碳能源項目和空氣質量政策和技術領域合作緊密。

艾倫·芬克爾:澳大利亞工程界面臨的兩大問題是不斷攀升的工業成本和環境治理壓力,二者一定程度上相互交織錯綜複雜。今年3月中國工程院的代表參加了我們主辦的化石燃料低排放論壇。雙方意見的交換非常好,我對繼續相關的探討寄予厚望。

記者:您如何評價中國工程科技人才?

約翰·帕克:中國能正確認識工程師和工程科技的價值,所以培養了大量有才能的工程師和技工。我們希望這種好趨勢能夠繼續。基於此,我堅信中英在工程技術領域的合作是有益的。

艾倫·芬克爾: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工程科技人才的熱忱和雄厚的知識儲備。我期望看到他們為解決全球性的經濟問題和環境挑戰貢獻智慧。

周濟: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中國工程教育高速發展,每年培養工程師、農藝師、醫師約350萬人。目前中國工程科技人員總量超過4000萬人。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工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培養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責任編輯: 盧靜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