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記者 郝薇薇)美國總統奧巴馬4日與烏克蘭當選總統波羅申科在華沙舉行會談,令後者在國際舞臺上的首次亮相分外亮眼。此前白宮放話説,副總統拜登將率團參加週末舉行的波羅申科就職典禮。看樣子,為了給基輔打氣,白宮的心思可沒少花。 當下,基輔方面面臨兩大急迫任務:穩定動蕩局勢與拯救脆弱經濟,一要“兵”,二要“錢”。但是,奧、波約30分鐘的會談,除了對基輔表示“國際支持”之外,唯一有點含金量的是美國可能幫助烏克蘭培訓強力機構人員和軍事人員。 這倒也符合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行動邏輯。想當初,即便俄羅斯暫停貸款援助令烏克蘭幾近國家破産,美國也只是咬牙承諾10億美元貸款擔保,大部分“份子錢”則要歐洲盟友墊付。如今,東烏仍有戰事,政府軍“反恐行動”並不順利,但美國也只是提供一些非致命性的軍事物資或者幫助培訓一下軍官。基輔方面透露,烏克蘭、波蘭與立陶宛三國將於18日簽署成立聯合戰鬥旅的協議。看來,軍事方面,美國也是要盟友與夥伴衝在前線。 美國對烏克蘭一直“情有獨鍾”,自蘇聯解體以來共投入50億美元支持該國“民主建設”,並在那裏成功推動了“顏色革命”。但對華盛頓而言,烏克蘭的地緣政治意義恐怕遠遠淩駕於民主價值觀之上。 過往,這個處於地緣政治斷裂帶上的國家被當做了一枚向俄羅斯施壓的“棋子”,如今又儼然成了美歐關係的粘合劑,讓“老歐洲”在“棱鏡門”之後能夠與美國站在同一條制裁俄羅斯的戰線上,讓“新歐洲”對一個過時的軍事集團心生濃濃眷戀。某種程度上説,正是烏克蘭危機幫助美國以最小的力氣大大強化了其在歐洲的軍事和安全存在。 烏克蘭危機強化了美國與歐洲對俄的“統一戰線”,這是當下的烏克蘭對奧巴馬的最大戰略意義。而烏克蘭新政府似不必對美國的政治“打氣”抱太大的期待,這終究成不了基輔的真正“底氣”。若想擺脫在地緣政治博弈中的命運,烏克蘭唯一能依靠的便是它自己。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