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下好改革先手棋的又一關鍵舉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05 10:12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打印本頁

    6月4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簡政放權,促進創業就業,取消下放新一批共52項行政審批事項,將36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並先期取消一批准入類專業技術職業資格。

    簡政放權是深化政府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之舉,是釋放改革紅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一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在去年取得積極成效的基礎上,年內再取消和下放200項以上行政審批事項的部署。在今年“兩會”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對此作了承諾。這次國務院常務會研究確定的進一步簡政放權措施,就是回應社會關切、落實今年簡政放權目標任務、下好改革先手棋的一個重大步驟。可以預見,這些行政審批事項的取消和下放,將充分調動企業和社會創業、創新、創造的積極性,讓政府更好歸位、市場更大發力、群眾更多受益。

    簡政放權,必須從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入手。近年來,我國進行了多次審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行政審批和行政許可的事項仍然過多,審批中的自由裁量權仍然過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仍有距離。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這進一步表明了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決心。凡是市場機制可以有效調節的事項,社會組織可以代替的事項,以及公民法人在法律範圍內能夠自主決定的事項,都可以不設立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

    事實表明,簡政放權最怕不持續、一陣風、斷斷續續“擠牙膏”,必須要有主動自我革命的精神和真正壯士斷腕勇氣,步步為營、久久為功。只有切切實實簡政放權,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手段,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和社會活力的“加法”,才能激發市場和社會主體的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唯有如此,政府才能真正回歸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職能定位。

    還應當看到,政府減少審批事項,並不意味著就完全撒手不管了。李克強總理強調,“‘放’是放活,而不是放任;‘管’要管好,而不是管死。”政府審批事項減少了,但監管責任更大了,管理任務將更加艱巨、更為複雜。這就要求各地、各部門既要解決越權越位問題,又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做到放活不放任,防止截留改革紅利。這樣,才能逐步建立起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適應經濟社會結構的調整變化,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沈小平)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