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記者韓潔、徐博)國有資本收益,俗稱“國企紅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際,國企上繳紅利比例再度上調5個百分點,其中,煙草企業紅利上繳比例升至25%,以石油石化電力為代表的資源型企業紅利上繳比例達到20%。 國企紅利,取之於民還需用之於民。將國企紅利納入國家財政大盤子,正是國企改革在預算和分配等終端領域的發力之舉,體現了國企的存在價值,讓全民共享國企改革成果。 國有資本打破“體內循環”今年上繳紅利超1400億元 國有企業向政府上繳紅利,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繳納比例通常以煤炭、天然氣、供電等壟斷行業最高。 在我國,自2007年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以來,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歷經多次調整逐步提高,從最初的10%、5%、免收三個檔次,逐步優化調整為目前最高25%的5個檔次。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説,近幾年國家逐步提高國企紅利上繳比例,傳遞出打破國有資本“體內循環”的改革信號,隨著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規模的不斷擴大,理應拿出更多利潤回報社會。 2014年提高上繳比例後,財政部預計,今年將收取中央企業稅後利潤1414.9億元,比上年執行數增加375.43億元,增長36.1%。 目前,國企紅利上繳比例最高的是煙草行業。統計顯示,煙草行業2013年全年上繳財政總額達到8161.22億元,增長13.9%。 記者從中國煙草總公司了解到,2014年起該公司上繳國有資本收益比例提高至25%,這意味著該公司須在今年年底前繳清2013年度實現的國有資本收益,初步測算在410億元左右。 對於到2020年國企紅利上繳比例達到30%的目標,李錦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央企為例,目前平均上繳紅利比例為15%,如果要達到平均上繳比例30%的水平,則從現在起到2020年前,每年至少以2個百分點幅度上調繳納比例。“這意味著屆時煙草企業上繳利潤比例可能會在35%至40%之間。” 共享改革成果“紅利蛋糕”應更多惠及全民 國有企業上繳紅利,更受關注的是上繳的“紅利蛋糕”如何分配,用在何處? 近年來,社會高度關注國有企業發展,尤其是很多央企從事高壟斷性行業,百姓希望從其高利潤中拿出更高比例補充到公共財政中回饋全民。 “國有資本的性質是全民所有,其産生的收益也應全民共享。”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説,近年來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中用於民生的投入越來越多,但比例仍需大幅提高。 財政部數據顯示,繼2010年10億元調入公共財政大盤子、2013年調入65億元,今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安排調入公共財政預算184億元,比上年增加119億元,增長183.1%,佔中央企業上繳國有資本收益的13%。 從紅利流向看,除了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用於社保等民生支出的184億元外,困難企業職工補助支出、國有股減持收入補充社保基金等支出,也與民生保障息息相關。 “過去國有資本收益使用上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上繳比例偏低,二是使用範圍偏窄,主要用於國有經濟和産業結構調整、改革重組和重大技術創新。”白景明説,未來的方向應繼續加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的比例,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 “將更多國企紅利納入公共財政,公共財政多了幫手,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將更加完善,意味著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白景明説。 企業壓力上升倒逼轉型升級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換擋升級的調整期,受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國有企業效益也難現以往高增長的風光景象。不斷提高的紅利上繳比例會對國企利潤帶來哪些影響,國企能否承受? “提高國企紅利上繳比例,對國有企業來説,是壓力也是動力。”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説,一方面要看到上繳紅利比例的提升,勢必會加大國有企業運營壓力,但逐步提升的改革步伐,又給企業留出了一定的緩衝器來消化壓力,同時還會倒逼企業通過深化改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進一步提高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力。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全國國有企業利潤僅同比增長6.5%,國有化工、煤炭、輕工、紡織等領域國企利潤降幅較大。 李錦説,壓力面前,國有企業必須通過改革加快轉型升級,包括通過外部重組等方式增加效益,提升內部管理力度,加強核算,節儉開支,從而增強企業贏利空間。 此外,專家建議,還應進一步加強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改革,一方面將越來越大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更多用於社會保障和民生支出,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資金的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讓百姓從中得到更多實惠。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