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南糧倉麥收見聞:種糧大戶豐收也有煩心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08 16:5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濟南6月8日電(記者張志龍、蕭海川)6日傍晚,麥浪滾滾的田野裏,兩台大型農機正在蔣振民的麥地裏作業,金黃的麥子一收完,玉米粒就播上了。蔣振民隨手摘下自家麥田一顆麥穗數了數,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你看看,一排4粒,共10排,穗粒數40多個呢,畝産最少也得1100斤,豐收定局啦。”

55歲的蔣振民是有著“魯西南糧倉”之稱的濟寧市兗州區新兗鎮大南鋪村人,兗州區常年小麥種植面積都在40多萬畝。蔣振民是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小麥種植面積320畝。“現在都是機械化了,收得很快,今天就收了90多畝。”

説到種地,蔣振民打開了話茬子:“化肥怎麼用,啥時候澆地,那都是有講究的。你不給地亂來,地就不會給你胡來,就能豐收。”

在蔣振民看來,農業是陽光産業,是未來經營熱門。説起種糧收益,蔣振民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包地1000多元一畝,再加上肥料、種子、農藥等投入,一畝地兩季純收益有300多塊錢,總收入怎麼著也得有個10來萬吧。”

兗州區農業局局長張士坤告訴記者,像蔣振民這樣超過100畝經營面積的種糧大戶兗州有168戶,此外還有30家家庭農場和3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兗州土地流轉總面積20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40%。

“這兩年兗州一方面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另一方面,集成推廣小麥玉米一體化增産的‘兗州模式’,即綜合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科學分配光熱,提高土地利用率,糧農增收顯著。”張士坤説。

機械化水平上去了,農業部門科技支撐也越來越強,再加上信用社的聯保貸款,讓種糧大戶種田輕鬆了不少。但讓蔣振民們煩心的是,晾曬場和倉儲設施短缺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以前一家一戶種田,隨便找點地就晾曬了,但現在動輒幾十上百畝的小麥、玉米收穫了,根本找不著晾曬的地,我現在天天為這發愁。”蔣振民對記者表示。大南鋪村村主任蔣奇説,村裏有5個種糧大戶,都找他反映過這個問題。

專家表示,隨著我國各地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越來越多,晾曬和倉儲問題日益突出。“馬路晾曬影響交通,烘乾設備投入大、成本高,國家是不是能從宏觀上出臺保證晾曬倉儲場所供應的政策。”蔣振民滿懷期待。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