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絲路崛起拉近東西方“微笑”距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09 19:4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甘肅天水6月9日電(記者 王艷明 朱小燕 張文靜)在天水麥積山石窟裏,一尊小沙彌的會心微笑,千年之後仍然傾倒眾生;在巴黎盧浮宮內,《蒙娜麗莎》的神秘微笑,至今讓人浮想聯翩。

    一個是“東方微笑”的代表,一個是“西方微笑”的傑作,從文化背景到藝術源流,二者儘管沒有任何關係,卻被一條長長的古絲綢之路連接著,隨著新絲綢之路的崛起,他們“相視而笑”的距離越來越近。

    夏日的麥積山,滿眼綠色,空氣清新,在通往石窟的陡峭山路上,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許多人來這裡,都想近距離目睹一下迷人的“東方微笑”小沙彌。

    小沙彌位於第133窟第九龕右壁,泥胎圓塑,身高0.87米,面容清俊,左手下垂牽著衣角,右手屈肘舉于胸際,身軀微微前傾,兩眼似瞇非瞇,笑容憨態可掬,“東方微笑”由此得名。

    “這是一件北魏時期的泥塑精品,創作于公元4至6世紀。不管有什麼煩惱,當人們看到他的笑容,頓時就會煙消雲散。”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所長花平寧介紹,在麥積山石窟,像這樣“微笑”的雕塑作品還有不少,小沙彌只是其中的一尊。

    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東部的天水市,這裡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後的第一重鎮,東晉十六國之際,西來的佛教文化與中原的漢文化在這裡相遇,産生了聞名中外的麥積山石窟藝術,其中數千尊泥塑,形態傳神,藝術精湛,名揚天下。

    儘管小沙彌是男性,但也有人稱之為“東方蒙娜麗莎”,這令人不由自主讓小沙彌跨越千年,與16世紀達·芬奇創作的名作《蒙娜麗莎》聯絡了起來。作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名作,500多年來,人們對《蒙娜麗莎》的探究不斷,但誰也難解這“神秘的微笑”。

    對於這一奇怪的聯想,花平寧認為,東西方民族不同,語言不同,膚色不同,但一樣卻是相通的,這就是“微笑”。這可能是人們喜歡將“東方微笑”小沙彌與“西方微笑”《蒙娜麗莎》聯絡起來的原因,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拒絕“微笑”。

    “微笑”是和平與友善的最好展示,正因如此,早在公元1世紀,中國西漢的絲綢,跨越千山萬水,被商人輸入到了達·芬奇祖先所生活的羅馬帝國,成為貴族階層的時髦穿戴。與此同時,古羅馬的琉璃、金銀器皿等,也經商隊遠途轉運,輸入到了麥積山以東的中原地區。

    從西漢張騫開啟絲綢之路交流大門算起,東西方的交流已經有2000多年。如今這一橫跨亞歐大陸的萬里通道,越來越受重視,距離也越來越近。

    在離麥積山不遠處,從寶雞到蘭州的客運專線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這一段高鐵建成通車後,寶雞到蘭州的乘車時間將縮短為1.5小時。而在絲綢之路另一段蘭州至烏魯木齊,蘭新第二雙線已開始試車,有望年底通行,從蘭州到烏魯木齊,將來僅用9小時。

    2013年,中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熱議和積極響應。隨著亞歐陸路通行時間的縮短,將會極大促進新絲綢之路的崛起,推動沿線國家在商貿、文化、科技、能源等領域的進一步交流與合作。

    “我們的蘋果已經賣到了西亞,我們期待將來也能銷往歐洲。”作為一個西部農民,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伯陽鎮曹石村劉田家也感受了這一變化和所帶來的機遇,他希望更多的遊客能到天水來旅遊,也希望他們的農産品通過絲綢之路能賣得更遠,銷得更多。

責任編輯: 向思敏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