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科技高枝” 築“創新高地” “經過近6年的努力,院士專家工作站(以下簡稱工作站)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這也預示著工作進入了新階段,接下來要從之前更多的側重建站數量轉變到主要以提升工作站運行質量和成效上來。”在浙江省科協黨組書記李德忠看來,實現“三個下功夫”和“四個結合”是進一步深化工作站建設的關鍵。 經過幾年努力,浙江工作站已獨具特色:直接無縫對接、雙向內生驅動、柔性跨界協同創新……實踐證明,工作站穿越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團與仲介、政府與企業的邊界,推進知識生産、擴散與應用,直接實現了科技與經濟、智本與資本的結合,開闢了科技資源配置的一條新路徑。 浙江特色的産學研用新路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倒逼著浙江經濟轉型升級。依靠科技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逐漸成為共識。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人才辦主任、省工作站建設協調小組組長姚志文認為,這也説明了浙江省經濟社會已發展到必須依靠科技領軍人才提供高端智力支撐的新階段,工作站為浙江省提供了高端人才“磁場”。 正是在此背景下,浙江依託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國內外大院名所、科技社團的智力資源,認真總結院士專家行等活動的經驗,啟動了工作站建設。 “變‘院士專家企業行’為‘院士專家駐企服務’,把原來院士專家單向諮詢服務、成果轉化轉變為雙向互動、合作共贏的技術戰略合作聯盟,使院士專家在我省的科技活動常態化、科技服務長效化、科技合作規範化,實現由分散化、短期化合作向實體化、團隊化和集聚集成化轉變,形成持續促進産學研用合作的動態系統推進機制,為服務企業技術創新開闢了加速通道,走出具有浙江特色的産學研用合作協同創新的新路子。”浙江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協調小組辦公室主任、省科協副主席隗斌賢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説。 創新驅動發展的“浙江現象” 經過近六年的努力,浙江省共建成357家市級以上工作站,建站院士達234位。 這是一個“聚寶盆”。 通過工作站這一平臺,院士創新團隊與企業技術研發團隊合作攻關關鍵核心技術,破解企業技術瓶頸,有效助推了其産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通過小小的工作站把全國乃至國外的科技資源和創新要素引到浙江來,引到企業去,引到研發第一線。” 這是一個“航向標”。 院士是某一産業或領域技術發展的領航者,而企業具有敏銳的市場洞察能力和靈活的經營機制,工作站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從而為企業充分地把握髮展機遇、瞄準産業前沿、發掘和開拓市場提供了保證,成為指引企業科技發展戰略的“航向標”,為企業搶佔發展“制高點”,發揮“智高點”的作用。 這也是企業研發體系的“驅動力”。 院士與企業共同搭建産學研用有機結合的創新平臺,推進了企業主體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並成為這個體系的核心,增強了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同時,院士與企業聯合培養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創新人才,並與博士後流動站等實現了互動,推進了企業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集聚國內一流創新資源,統籌企業內外部各種創新機構形成體系的力量,以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在戰略層面引領企業自主創新。 點—線—面協同推進無縫對接 實踐證明,院士專家與企業無縫對接,把實驗成果轉換為現實生産力,並在破解難題中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夠發揮積極作用。而且,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浙江省工作站建設正在由“點對點合作”向“點—線—面協同推進”轉變。 台州富嶺塑膠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産環保餐具的中小企業,由於研發力量薄弱,長期以來産品競爭力一直較弱,自從與中科院理化所吳以成院士合作建立工作站以來,主攻纖維素和PBS生物降解餐具的研發,將木質素作為填料加入PBS中製成生物降解塑料研發取得成功,澱粉基全降解餐具完成産值3000多萬元,創匯500萬美元,産品得到了麥當勞等國際快餐巨頭的青睞,成功打開了國際市場,實現了産品的轉型升級和企業的騰飛。下一步,企業將充分依託吳以成團隊和中科院理化所的智力資源,積極輻射台州塑料行業的發展,努力使工作站成為為區域服務的公共創新平臺。 “我們建立工作站不是挂個名,關鍵是要把事情做好。”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晉良與紹興華通色紡有限公司合作,主要看中的就是企業從大麻種植到纖維原材料的加工,再到紡紗織布、染整加工和最後産品開發,産業鏈完整的優勢。 與此同時,浙江也越來越依託工作站輻射作用,面向區域産業發展提供所需的共性技術,推進區域協同創新。不久前,在國際農業工程委員會、亞太農業工程學會、中國農機學會的院士專家和中科院、中國農科院等專家的智力支持下,浙江省農機學會與永康市共建現代農業裝備協同創新基地,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領導的肯定,並獲得省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全國和省市縣科技社團四級聯動,匯集院士專家智力服務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已得到兩院和中國科協的全力支持,也開闢了工作站服務區域創新發展和“兩化融合”的新進程。 院士帶來的連鎖反應和溢出效應 工作站能夠匯集一流的專家和富有潛力的科技創新後備力量,並使相關的科技資源和創新要素向建站企業集聚。 “除了技術指導和海內外的信息,院士的精神能給員工激勵,院士的思想能給企業指路。”寧波鑫高益磁材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陳芳莉深有體會地説。 鑫高益與陳亞珠院士合作建立工作站後,依託企業的硬體與經費投入,結合院士團隊的技術優勢,雙方共建省級研發中心並建立了“交大—鑫高益磁共振—相控聚焦超聲研究中心”,公司也因此成為我國醫療設備産學研合作的標桿企業。 院士們經常到浙江來,也帶來了連鎖反應和溢出效應。他們可以帶來一個精英團隊,可以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從而可以幫助構建一個創新平臺、打造一個新興産業,引領區域産業。 去年,邀請吳有生、郭孔輝、陳剋復等建站院士圍繞浙江船舶、汽車和造紙産業發展作專題決策諮詢;今年以來,圍繞浙江“五水共治”,先後邀請十多位院士為溫州、金華、嘉興等地開展技術諮詢指導,還促成了嘉興與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簽訂了建立緊密型科技合作框架協議。 雙向內在需求讓服務“頂天立地” 浙江省的工作站建設,已經不是單向的技術推廣和一次性成果轉化,而是基於雙向內在需求基礎上的緊密“聯姻”。在合作內涵與功能上,也已從項目合作拓展提升到發展戰略諮詢、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重大專項合作承接、創新人才集聚與培養等。 寧波市江豐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玉為核心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程材料中心共建工作站,承擔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其中“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用鋁和鉭濺射靶材産業化關鍵材料技術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科技部“863”引導項目,該項目的成功研發填補了國內空白,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後成功掌握300毫米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用靶材製造技術的國家。 “工作站堅持以企業為主體、需求為導向、互利共贏為動力,以構建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為基礎,以取得實效為根本的原則,所以企業建站的積極性很高。”隗斌賢説,“我們現在要實現由‘鋪天蓋地’到‘頂天立地’的轉變,以突出重點、確保質量、凸顯成效。” 所謂“頂天”,就是要發揮工作站的高端、戰略、前沿的作用,為企業拓展發展方向和空間,企業在借梯登高中,既得到了國家重大專項支持,又提高了企業的創新競爭力。 所謂“立地”,就是要接地氣,院士專家的服務要和企業發展、地方産業、創新要求相結合,把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並在破解難題中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培訓企業科技人才,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以頂層設計引領機制創新 浙江工作站建設從一開始就進行了頂層設計,以部門協作、上下聯動來合作推動。省委組織部牽頭,充分發揮科技、人才、教育、財政、經濟、科協等部門在人才、資金、項目、政策等方面的優勢,聯合下發實施意見,並逐步建立了從評審認定到績效考核的系統管理辦法。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與發展的意見》,省委《關於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決定》明確要求工作站要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此外,對於縣域經濟發達的浙江而言,上下聯動尤為重要。目前,浙江省各縣市也都在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工作推動方式和工作站管理機制,並納入了各地人才和科技創新考核目標之中。 根據形勢發展,工作站的合作機制也在不斷豐富和提升。這兩年就出現了院士專家通過提供資金或以技術項目入股,與建站主體共同合資興辦實體。這種合作機制打破了院士專家原來扮演的“指導員”“教練員”角色,成為投身市場經濟的直接參與者,實現互利共贏。 各種合作機制的創新,有效地提升了工作站的合作效果和建站的質量,也正契合了李德忠強調的進一步做實、做深工作站要做到的“三個下功夫”和“四個結合”。那就是:在讓院士牽頭的團隊在浙江發揮作用上下功夫,在讓院士及其團隊在浙江省戰略發展、産業規劃和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等戰略層面發揮作用上下功夫,在提高工作站等柔性引智平臺的質量和實效上下功夫;同時,工作站建設要與科技社團人才工作緊密結合,與浙江深化改革、經濟轉型升級所需的關鍵技術攻關緊密結合,與培養浙江青年科學家和專業技術團隊緊密結合,與發揮院士團隊中的中青年專家作用緊密結合。(薛坤 陸琦)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