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撬動科技創新杠桿,創造國家發展奇跡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10 22:0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撬動科技創新杠桿,創造國家發展奇跡——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 (新華社評論員)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唯此,我們的國家才能始終充滿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實現偉大復興的美好夢想。

“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從歷史發展、國際競爭、未來趨勢等不同角度,深刻總結科技創新對於國運興衰、民族興亡的重大影響,深刻闡釋其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作用,深刻論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搞好科技人才培養使用的重要性、緊迫性,並就改革院士制度、發揮院士作用等事關科技創新制度性、基礎性問題指明努力方向,提出具體要求。講話內涵豐富、視野開闊、思想深刻,是指導我國科技工作、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遵循,也是推動發展轉型升級、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戰略部署。

居高方可臨下,出奇才能制勝。在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角逐中,誰能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誰就將擁有新的戰略資本和戰略優勢。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將之作為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將其置於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黨中央綜合分析國內外大勢、立足我國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是我們面對大勢、順應潮流、奮起直追、力爭超越的必然選擇。布好科技的關鍵子,下好創新的先手棋,就能滿盤皆活、左右逢源,撬動起科技創新這一有力杠桿,就能創造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

伴隨著改革開放偉大進程,我國科技工作不斷革故鼎新、與時俱進,取得長足進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當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自主創新能力亟須增強,最緊迫任務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産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出來。“取日新以圖自強,去因循以厲天下。”只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我們才能在科技創新博弈中棋高一著、領先一步,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把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可則因,否則革,權時之宜也。”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關鍵是要針對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打通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的諸多體制機制關卡,讓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緊密銜接、環環相扣。著力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著力從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兩個方面同步發力;著力加強科技創新統籌協調;著力完善科技創新基礎制度;著力突破關係國計民生和經濟命脈的重大關鍵科技問題;著力加快完善基礎研究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産品創新、品牌創新、産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到現代化建設整個進程和各個方面。七個“著力”,有宏觀層面的頂層設計思路,有中觀層面的體制機制安排,也有微觀層面的具體解決辦法。深入領會、認真貫徹七個“著力”點,早動手、下真功、使實招,就能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科技體制改革任務落到實處、做在前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辟出新路徑、開拓新空間。

求賢若渴、唯才是舉、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是中華民族尊重人才悠久傳統的生動寫照。“人才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作為科技創新的最關鍵因素,如何更好地識才、育才、用才、凝才,關係事業興衰。堅持“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大力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改革完善院士制度,發揮兩院院士學術帶頭、世范引領、精神傳承方面的正能量,增強兩院院士制度在推動科技界出思想、出謀略、出成果、出人才方面的積極作用,科技創新就會因人才濟濟而再創佳績,國家進步就能因人才輩出而動力不竭。

科技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夢想高飛的翅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鄧小平同志的深刻洞見,引領著中國發展的前行方向。從技不如人落後挨打到矢志創新自立自強,科技創新給古老中國煥發青春注入活力,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插上騰飛翅膀。堅定不移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強大科技支撐,我們一定會用科技創新的杠桿撬動發展,創造更多新的奇跡,開創更加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 司徒宇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