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生産有了“田管家”:山東社會化服務力保夏糧豐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11 18:5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濟南6月11日電(記者 蕭海川 張志龍)暑熱蒸騰、麥浪飄香,近期山東夏糧産區相繼迎來收割晾曬期。記者在麥區了解到,山東試點推行的農業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已成為不少農民信賴的“田管家”,社會化農業服務機構的介入,更對糧食作物穩産、豐産發揮出積極作用。 

在山東菏澤鄆城縣張營鎮張一村,記者見到了46歲的屈愛青。看著聯合收割機揚起的陣陣麥屑,她臉上挂著喜悅。“你看我這片地,種子不花錢、肥料比市場便宜15%,每斤小麥收購價比市場貴1毛錢。合適!”屈愛青告訴記者,去年守著3畝口糧田,今年就敢投資三四十萬元購置農業機械、流轉170畝耕地成為種糧大戶,就是看準了當地供銷社的全程社會化服務。

“農業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能夠有效緩解‘誰來種地’的困境。”據張營鎮供銷合作社主任閆成欽介紹,張一村現有耕地近2000畝,近1800名村民中60%外出打工,青壯勞力外出務工、婦孺老幼留守務農的現象較為突出。

閆成欽告訴記者,現在有了全程社會化服務,參加“訂單式”託管的種地農民只需承擔噴藥、澆水等環節,其餘如耕、種、管、收、售等環節交由當地供銷社及合作社負責完成,基本實現地豐産、人增收、村集體有收入、合作組織能發展,也有利於先進農技的推廣使用。

“原先自己種小麥,一畝平均收400公斤左右,用上寬行寬幅、測土施肥能增産到500公斤。”屈愛青説,開鐮兩天,170畝麥田就有三成收割完畢,玉米搶時播種也緊鑼密鼓地進行,這樣一算,小麥玉米的綜合産量能提高15%左右。

“自家的玉米精播機,入了農機合作社,到外面幹一畝地還能再賺35塊。”屈愛青告訴記者,唯一讓她有些犯愁的是,自家的耕地面積不小,卻被分成三塊,有些不便。

記者了解到,目前張營鎮供銷合作社的土地託管已拓展到附近8個鄉鎮,覆蓋5萬餘畝作物。未來5年,山東省供銷合作社系統將託管土地2000萬畝,帶動整合價值174億元的社會機械。

“企業與農民的關係,必須是雙贏。”山東省委農工辦副主任劉同理認為,未來的農業經營體系,很可能是“家庭經營+新型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的模式,龍頭企業應逐步退出農産品種養環節,轉向加工、服務等環節,來適應分工分業和專業化生産的大趨勢。

責任編輯: 郭慕清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