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築中國-阿拉伯共同繁榮進步的新絲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12 18:5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記者 辛儉強)初夏,一股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友好合作的熱流在兩塊古老而充滿希望的大地上涌動。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的宏偉倡議,再次喚醒了人們對絲綢之路的美好記憶,點燃了對中阿攜手共創繁榮與進步的熱切期望……

    2000多年前,絲綢之路上,大漠裏行進往來的駱駝,海洋中乘風破浪的寶船,打造起一座橫貫歐亞大陸東西方互通有無的金橋,編織出一條東西方及沿線諸國友好交往的紐帶。

    歷史上,中國和阿拉伯的先人們為推動絲路建設和發展作出了獨特而重要的貢獻,他們運送的不僅僅是華美的絲綢、精緻的瓷器、撲鼻的香料,更傳遞著人類的文明、異彩紛呈的文化和先進的科學知識,極大地影響了當時歷史發展的格局和進程。

    今天,沙漠之舟早已被急馳的列車和更便捷的飛機所取代,寶船上的風帆已換上了先進的動力。世界在變小,絲路不再艱辛和漫長。在新時代下,中阿雙方的絲路情懷依舊,相似的命運,共同的夢想,讓這對“天然的合作夥伴”走得更近,當目光再次相交,在絲路精神的推動下,迸發出的是對古老遺産的復興所寄予的無限激情與憧憬。

    只有在互敬、互信、互助的基礎上,絲綢之路的“互聯互通”才有實現的可能。中國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阿拉伯國家是重要的轉承點,歷史的基因和現實的友好合作,強勁推動中阿共同發展。

    ——中阿友好往來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的。“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人類文明因為平等交流而豐富多彩。中阿之間,社會制度不同,文化傳統不同,但兩大文明卻能在差異中求和諧,在交流中求發展,有力地促進了雙方的文化繁榮和經濟發展,推動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這體現了人類社會應有的文明觀。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古絲綢之路就是生動有力的見證。

    習近平主席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都在自主探索發展道路上前行。中國歷來堅持和平發展,反對強加於人、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的做法。一個國家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

    ——中阿友好往來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中阿人民彼此視對方為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相似的經歷和追求發展的共同目標使中國同阿拉伯各國風雨同舟、休戚與共、結下了深厚情誼。

    在剛剛結束不久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長阿拉比由衷地表示,中國是始終支持阿拉伯民族正義事業的大國,而且中國説到做到,是信守承諾的朋友。摩洛哥外交大臣梅祖阿爾説,中國是最無私幫助阿拉伯和發展中國家的國家。聽到這些,王毅外長不無感慨地説:“這是所有阿拉伯朋友對中國的信任,是雙方幾代人在幾十年共同奮鬥歲月中培育出來的,是霸權爭不來,花錢買不來的,中國非常珍惜這份信任。”

    ——中阿友好往來是建立在互幫互助的基礎上的。中阿人民在維護民族尊嚴、捍衛國家主權的鬥爭中相互支持,在探索發展道路、實現民族振興的道路上相互幫助。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40多年前,13個阿拉伯國家和非洲朋友一道,投票贊成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阿拉伯兄弟送來慷慨的援助。

    同樣,阿拉伯人民也記得,在中東問題上,中國始終堅定地支持包括巴勒斯坦問題在內的阿拉伯正義事業,並以建設性姿態參與地區事務,主持公道、伸張正義。阿拉伯人民還記得,近萬名中國醫生奔走在阿拉伯國家田野鄉間,救死扶傷。

    風雨兼程,薪火相傳。如今,接力棒已傳到我們手上,打造中阿合作“升級版”,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未來十年,一幅中阿合作的宏偉藍圖已在人們面前展現,中阿合作潛能將借此充分釋放,實現新的飛躍。

    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構建“1+2+3”合作格局,即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新的突破口,這為中阿關係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為雙方實現共贏規劃了路徑。

    未來10年,中阿關係將馳入快車道,爭取把中阿貿易額從去年的2400億美元增至6000億美元,把中國對阿非金融類投資存量從去年的100億美元增至600億美元以上。中阿雙方還決定把2014年和2015年定為中阿友好年,將舉辦一系列友好交流活動。今後3年,中方將為阿拉伯國家再培訓6000名各類人才。未來10年,中方將組織10000名中阿藝術家互訪交流,推動並支持200家中阿文化機構開展對口合作。中方提出的合作發展目標具體而實際,與會的阿拉伯國家對中阿合作前景深感鼓舞,充滿期待。

    發展離不開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過去三年多來,風起于青萍之末,一些阿拉伯國家經歷動蕩和變化。在最近的總統選舉中,埃及民眾把手上的莊嚴一票投給了塞西;利比亞人民對於戰後近三年仍然混亂的局面表達了不滿;敘利亞霍姆斯老城的居民重返家園後看到的是滿目瘡痍……在經歷了戰亂與動蕩後,如今,阿拉伯民眾已經清醒地認識到,國家的安全和穩定才是改善民生、社會發展的重要前提。

    冷戰結束至今,國際安全形勢複雜、熱點問題頻出。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深化合作,不僅有助於實現中國和阿拉伯世界的繁榮穩定,也有助於實踐“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樹立一種國際社會“大家庭”理念,以合作共贏代替零和。

    作為世界文明的重要創造者,目前,中國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阿拉伯國家也在努力實現民族振興。共建“一帶一路”的宏偉構想,為絲綢之路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集體合作的成果不僅將惠及雙方人民,更將對亞洲乃至世界産生深遠影響。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絲綢之路將成為雙方互利合作的橋梁、共同繁榮的紐帶、文明互鑒的典範。

責任編輯: 向思敏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