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綁除障,激發出活力——五論全面深化改革如何著力 以歷史眼光看改革,改革的歷程,就是開掘社會活力源泉、尋找國家繁榮之道的歷程。有什麼樣的鬆綁除障,有什麼樣的改革突破,就有什麼樣的活力生機和治理答卷。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上強調,聚焦聚神聚力推進改革,做到緊之又緊、細之又細、實之又實,以此狠抓落實、鬆綁除障,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增活力。 400余項行政審批毅然砍掉,一元錢辦公司削平門檻,負面清單落地生根,民營銀行漸行漸近,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簡政放權,抓鐵有痕、落地有聲,釋放出制度的紅利。與此同時,深水區的改革,還面臨著許多老問題和新考卷:面對艱難的自我革命,如何避免簡政放權“明放暗不放”?自主創新的鏈條上,諸多體制機制的關卡如何清除,創新和轉化環節怎樣銜接得更加緊密? 挑戰越多,困難越大,我們越要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形成現代財政制度,形成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有利於更好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有利於促進社會有序流動、釋放生産要素活力……為企業鬆綁,為創新除障,為公平護航,從而激發經濟的新活力,激蕩社會的創造力,始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著力點。 活力來自於政府職能的轉變。“商賈四齣”,“足跡幾遍于宇內”,市場自古便是社會活力的源泉。今天的經濟體制改革,更需要厘清政府與市場關係,以此提升競爭效率,實現創新驅動。5月份經濟數據,一掃“冷意”,穩中向好,是簡政讓民營企業的增長有了後勁,是放權讓民間投資有了激情。“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貴,就因為在這新生的幼苗中,有無限的活力在成長。”這種新生,正源於改革為市場鬆綁除障,讓社會活力迸發。 活力來自於壯士斷腕的魄力。用好政府“有形之手”,放活市場“無形之手”,完善社會“自治之手”,方向清晰,卻知易行難。看準了就大膽幹,呼喚著改革魄力、為民公心。以鬆綁除障激發改革活力,必須衝破利益藩籬,集中力量突破阻力最大的地方,不能撞上具體的利益,就反彈拖延;必須堅持正確方向,確保改革紅利惠及民生,造福個人、企業和社會,讓億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成為改革最大的活力源泉,成為推進改革的強大內生動力。 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必由之路。從嗆水者到弄潮兒,我們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在實踐中日臻完備,我們推進改革的手段和資源比任何時候都更為豐富。為企業鬆綁、為創新除障,放活不放任、放權不放責,牢牢地扭住市場這個發展的“主引擎”,走向縱深的改革必將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為發展的升級注入不竭動力。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