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6月18日電(記者 楊維成、劉元旭、毛振華)一個月前,天津濱海新區發揮先行先試優勢成立行政審批局,通過“一顆公章管審批”的體製革命和“車間流水線式”機制再造,有效避免“公章四面圍城、審批長途旅行”問題,向打造投資和服務貿易便利化綜合改革創新區邁出關鍵一步。 深層次體制障礙亟待打破 儘管我國行政審批制度已經過多輪自上而下的瘦身提速改革,但“多、慢、繁、累”的審批“長征”問題依然存在,審批效率與市場活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專家指出,屢屢曝光的“審批長征圖”凸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亟待步入“深水區”,還需破解深層次的體制機制障礙。 部分企業家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審批權分散、涉及部門眾多,效能考核、監管難度大、效果差,成為行政審批提速增效改革的一大障礙和阻力。一些審批流程環節設置多是基於部門利益、管理方便而非讓審批對象便利,一些地方審批部門甚至存在將多項審批小項合併為一個大項玩“數字遊戲”、邊減少邊新增“割韭菜”、將審批權轉移至有著“二政府”角色的仲介機構和行業組織等問題。 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作為我國重點開發開放區域的天津濱海新區,近日以成立行政審批局為突破口,實現“一顆公章管審批”的體製革命和“車間流水線式”機制再造,被有關專家稱為“革命性的變革”。 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袁桐利表示,成立行政審批局的主要目的是有效解決重復審批、多頭審批、效率不高等問題,努力把新區打造成為全國行政審批事項最少、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過程最透明的地區。 體製革命機制再造雙管齊下 對於提升行政審批便利化而言,濱海新區的這一改革創新體現在多個方面。 “實現‘一顆公章管審批’的體製革命,避免‘公章四面圍城、審批長途旅行’。”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辦公室負責人盧少偉介紹,該局將區級18個部門的18顆印章和216項審批職責全部劃轉到行政審批局,審批主體由“碎片化”聚合為“一個部門、一顆公章”,不僅打破多頭重復交叉審批問題,而且也更利於減少重復交叉和監督考核,為審批服務提速創造了體制條件。 記者在辦事大廳看到,審批窗口打破了傳統按部門設置的方式,而是按辦理事項建立“車間流水線式”審批作業方式,使關聯審批事項緊密銜接,同時大力減少繁瑣要件,實現申請材料一件多用。超過150項審批事項在要件齊全前提下可在1個工作日完成,最快僅需1個小時。例如,企業設立審批從受理開始,拿到營業執照、機構代碼證、國稅部門稅務證、地稅部門稅務證和公章只需1個工作日。 不到一天就拿到“四證一章”的濱海新區祥恒瑞金屬製品銷售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露説:“不僅時間極大縮短了,而且也不用像過去每去一個部門都要重復提交一些材料,非常便利。” 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張鐵軍説,原有辦理這216項行政審批大約600名工作人員,如今該局只有138人,人員縮減超過三分之二。 配套審管協調聯動機制 長期以來,“重審批輕監管”式的行政審批制度飽受詬病。在行政審批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中,濱海新區始終高度重視抓審批提速和抓事中事後監管的有效銜接,在創新事中事後監管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建立一系列審管協調聯動機制。 記者了解到,新研發的“行政審批與績效管理應用軟體系統”與18個部門實行網絡聯通,對監管部門全部開放網絡授權。區行政審批局將審批結果信息通過網絡及時告知事後監管部門。同時,監管部門將監管中實施行政處罰的情況,通過網絡及時反饋給區行政審批局,區行政審批局根據監管信息建立承諾失信名單並在網站上公佈,使失信違法企業處處受限。 同時,濱海新區建立起重點方面專項會商機制、審查員機制、觀察員機制,對一些與事中事後監管直接相關的事項,按照工作需要,審批局商請監管部門派出觀察員,參與審核工作,充分聽取觀察員意見,加強審批與監管的有機銜接,使審批與監管形成合力。 天津市副市長、濱海新區區長宗國英認為,事前審批由審批局完成,事中事後的監管需要原先負責審批的相關部門履行職能,更為專注和專業,而且也通過行政的審批制度改革倒逼政府職能轉變。 在行政審批局成立後,社會各界較為關注的還有如何降低行政審批權力過於集中的風險。記者了解到,該局對審批工作人員實行定崗定員定責定質,每個審批窗口和後臺工位均安裝視頻音頻監控設備,實行全程錄音錄像,審批進展當天上網公示。紀檢和監察部門專門派員入駐審批局,進行效能與廉政同步全程監察,並嚴格落實責任制。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