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自由貿易賬戶落地 "金改"打開無窮想象空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18 20:2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上海6月18日專電(記者姚玉潔)首批5家銀行18日經央行上海總部驗收實現了開立自由貿易賬戶功能,自貿區分賬核算體系正式落地。業內人士認為,自由貿易賬戶正式運行,有如金融改革創新開通了高速公路,公路上可以跑什麼車、怎麼跑,金融機構和企業將面臨無窮想象空間。

    四大系統構建自由貿易賬戶體系

    自由貿易賬戶是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擴大金融市場開放和防範金融風險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賬戶類型包括區內機構自由貿易賬戶、境外機構自由貿易賬戶、區內個人自由貿易賬戶、區內境外個人自由貿易賬戶,以及同業機構自由貿易賬戶。

    “自自由貿易賬戶業務啟動之日起,所有符合條件的區內主體和境外機構可在上海市已通過系統接入驗收的金融機構開設並使用自由貿易賬戶。”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長張新説。

    據浦發銀行上海分行行長兼自貿區分行行長王新浩介紹,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實際上包含4個系統——自由貿易賬戶系統也就是分賬核算系統,信息資金的檢測系統,流動性檢測系統,報表系統。整個系統的核心就是電子圍網的隔離,做到“一線宏觀審慎、二線有限滲透”。

    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當天開立了第一個自由貿易賬戶。中國銀行行長陳四清説:“自由貿易賬戶業務落地,對我國深化金融改革、促進投資貿易自由化,具有劃時代意義。自由貿易賬戶體系構建的電子圍網環境,為自貿區金融業務大膽闖、大膽試提供了保障。”

    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在為“金改”打開空間的同時,也為風險管控提供了手段和途徑。在自貿區對經濟行為進行監控和監測,唯一的辦法是基於賬戶體系。目前,銀行所有的賬戶和交易信息都會向央行報送,進而形成全流程風控體系。“風險管理水平是央行驗收的重要事項,自由貿易賬戶對展業三原則、反洗錢、反恐融資等要求,比銀行傳統業務的要求標準更高。”上海銀行首席風險官黃濤説。

    打通“三個市場”,提升企業全球配置能力

    記者採訪發現,依託自由貿易賬戶體系,有利於打通境外、區內、境內區外三個市場,極大地便利了企業投融資和貿易活動,明顯提升企業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自貿區分賬核算業務試點企業之一,之前通過設立海外資金平臺來歸集境外資金,造成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一定程度上的割裂。公司總會計師張銘文表示,開設自貿區賬戶後,集團可以把上海作為全球資金管理中心,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資金成本,更好地控制風險。目前中海集運海外平臺年收入達到30億美元,資金的匯付量更大,下一步能夠把海外資金進一步回籠,在上海實現集中的結算和匯兌,實現無縫銜接。

    “自貿區政策還能夠使我們在上海總部建立一個更強大的心臟,來打通我們全球資金的血脈,為企業海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張銘文説。

    記者採訪發現,依託自由貿易賬戶,企業投融資審批程序大大簡化,經營效率大大提高。“目前通過自由貿易賬戶,收支可以和投融資前置審核脫鉤,也就是説可以先對外匯款,再到央行和外管部門備案。這對於我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提高決策效率、提高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國際結算部總經理張欣園説。

    調動“兩種資源”,利率匯率改革新載體

    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當日通過其在工商銀行的分賬核算單元從新加坡拆入1億元人民幣貿易融資,隨即購匯匯出向境外支付燃油款。中海發展財務部總經理陳華告訴記者,目前境內融資成本在6.5%左右,境外人民幣借款利率則控制在4.5%甚至4%以內。企業不僅享受了遠低於境內的融資成本,購彙報價也是參考香港離岸市場CNH報價,享受了更優惠的匯率價格。

    在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國際結算部總經理張欣園看來,自貿區賬戶體系將幫助企業更好地利用利率和匯率兩種資源,打開的想象空間遠非以前的政策可比。

    中國銀行18日為上汽集團區內全資子公司——上海汽車國際商貿有限公司辦理了首個自由貿易賬戶開戶、首筆對外直接投資項下資金劃轉、貨幣兌換以及信用證開立等一系列業務。交易資金通過上汽國貿企業一般賬戶劃入其自由貿易賬戶,並通過中國銀行進行區內平盤兌換為美元後匯往南美智利,順利完成境外項目投資啟動資金的落地。

    “這一業務不僅走通了資金從境內區外-區內-境外這一流程,並且産生了自貿區內匯率市場的第一筆報價,這個價格非常接近離岸匯率的價格。未來有可能會形成一個新的匯率市場,企業就有機會選擇在岸市場兌換、離岸市場兌換或者在自貿區內兌換,這為下一步改革提供了新的載體。”張欣園説。

責任編輯: 劉笑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