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方能讓大國不缺席這個時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19 09:18 來源: 光明網
【字體: 打印本頁

    2014年6月18日,李克強總理在英國智庫發表了題為“共建包容發展的美好世界”的演講。

    李克強總理的演講聽眾是來自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和國際戰略研究所的精英人士,對於這兩所全英乃至全世界最頂尖的智庫,李克強總理很開山地用“包容”來表達自己的欽佩。在李克強總理看來,獨立的思考一旦融合進了思想的碰撞,那就是包容的一種智慧表達。

    美好世界需要包容發展,引導這種潮流進程的,將是那些有擔當的大國。在未來歲月中,大國之間的競爭和合作將對立而又統一的存在著。競爭,是激發優秀民族和生産力的相互趕超,而合作,又將是新興大國關係的必然一面。把兩者有機地聯合在一起,包容無疑是其中必須有的“潤滑劑”和“穩壓器”,並且最終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李克強總理在談及包容之時,目光已經放到了歷史的長河中。古代中國思想家的“和為貴”和歐洲先哲們的“和諧會産生正義與善”,都體現著包容的珍貴性。而再度翻看歷史留給我們的記憶,會發現西方世界運用到了中國四大發明,而中國近代又曾經向西方學習治國理念,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在中國家喻戶曉,湯顯祖的《牡丹亭》也登上了英國的舞臺。這些,無不印證了包容是國與國之間永不磨滅的交流符號。它穿越了地域、文化和偏見,它直接帶動了文明向前的腳步,並真正走進了國家純粹的發展史中。

    李克強説道“大家如此重視中國,也是一種包容的心態”。之所以産生重視,是因為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加,並繼而擁有了在世界上的重要話語權。這種重視是力量使然。當然,李克強總理也看到了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它要面對包括英國在內的工業化國家表示的關注,是“對世界能不能包容的發展表示的關注。”

    而在這之後,李克強總理用真誠的語言,簡要地還原了另外一個角度的中國印象。這包括中國現在還有2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2億進城農民的公共服務差別化、有1億人在城市的棚戶區裏生活,以及中國城鎮化的一些實際問題。在座的英國智庫中不乏中國專家,他們也對中國發展的某些不平衡現象有所了解。然而當這些話從總理口中説出之時,除了感受到坦誠之後,更有對於包容發展的更高層次的理解。

    李克強總理説“中國要到本世紀中葉才能達到中等國家水平”,這種時間表和路線圖制定的背後,是要打造一個良好的包容發展之世界大氛圍。對於打破能源、資源和環境的瓶頸,中國一直在努力,而外界是否也能多給點耐心?今後五年,中國將進口10萬億美元的商品,平衡貿易是世界經濟的利好,那大家能否擁抱得中國更緊?中國將對外投資5000億美元以上,那海外投資是否也可以優先選擇中國?當中國敞開了包容,篤定了發展,而整個世界是不是更應該一起互動共贏起來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居多的。此刻的中國正在以帶動居民消費、提升實體經濟動力來進行建設驅動。它對世界的作用將是積極可見的。同時,李克強總理也指出“中國要發展,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現代化,需要的必然是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周邊環境”。在頂層設計者看來,要發展,就一定要有包容。而中國以及其他大國,都不想缺席這個時代,也不想敷衍自己的未來,更不能落後自己民族最深厚的期許,那就像李克強總理所説的那樣“應該抓住機遇,共同應對挑戰,攜手建設一個包容發展的美好世界!”(呂雅)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