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正在訪問英國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英國首相卡梅倫共見記者時,遭到了英國BBC記者“坦率到刁鑽”的提問,人們原以為中國總理會對記者的“刁鑽”提問感到“不適”,但事實是,李克強應對提問輕鬆自如,還不時幽默地開玩笑。英國當地媒體認為,李克強的回答“十分外交”。 根據相關媒體的報道,提問的這位BBC女記者操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她首先拋出了英國副首相剋萊格此前的言論,即“中國存在大量人權問題”,然後單刀直入,問中國在人權領域可以向英國學習什麼。按照中國人的“説話習慣”,在兩國政府首腦會見記者這樣的場合,提如此“坦率到刁鑽”的問題實在有些“不會看山水”。但見慣了大場面的李克強其表現卻堪稱不卑不亢、有禮有節,既坦率地回答了問題,同時也展現出了來自東方、來自中國的自信、坦誠、智慧和幽默。而這種自信、坦誠、智慧和幽默,與其説是總理個人的優秀品質,倒不如説是崛起中國必須具備的素養。 眾所週知,儘管中國對外開放已有30多年,每年出國或來華訪問、旅遊、經商的人數數以千萬計,但囿于歷史認知和意識形態成見等原因,一些西方媒體和政客總是想方設法在各種場合刁難一下中國,以滿足其文明上國、人權模範的心理安慰。 猶記得2012年2月,當時還是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訪美,在拜會美國國會領袖時也曾遇到類似“刁難”,參議員麥凱恩向他提出了人權、朝鮮、敘利亞等一系列問題。沒曾想習近平從容應對,他的一句:“麥凱恩參議員,你的直言不諱在中國也很出名”引發現場哄堂大笑,一下緩和了緊張氣氛。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國的繼續崛起,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國際事務中,類似的刁難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所幸,相比早些年,如今中國領導人應對刁難、回應質疑的能力越來越強,姿態越來越從容,很少再出現因為不善於表達,或者回應方式不合西方習慣,而遭到誤讀、曲解的情況。 相反,如今每一次高層領導人的出訪,都會在當地引起一股中國旋風,不僅回應並澄清了一些外部誤解,同時也很好地闡述了中國的立場、看法,擴大了“中國之聲”的影響面。其實,沒有一個國家是十全十美的,即便是當今最為強大的美國,或者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英國,其內政外交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其領導人也時常會各種各樣的媒體刁難,這已成為各國政治的一種常態。而且這些年,隨著我國傳媒業的發展、言論尺度的拓寬,國內一些記者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刁鑽,官員被問的流汗、無語的情況也時不時見諸媒體。但相比高層領導人,一些地方官員回應刁難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事實上,回應刁難説難難,説不難也不難,言説技巧固然能加分幾許,但最關鍵的還在於要以誠相見、實事求是,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想到瞞、躲、騙。這方面,中央領導同志就給我們帶了個好頭。就像這一次,雖然BBC記者的提問有些“不像話”,但李克強總理還是坦誠地表示:“正因如此,我們和英國有人權對話的機制。”相比任何官話套話,這句實誠話無疑是給中國加分的。當然,這種能力的提升不會一朝形成,但從目前的趨勢看,我們還是對中國、對中國的各級官員還是充分抱有信心的。(何平)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