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從細節處展現真實中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19 10:55 來源: 一財網
【字體: 打印本頁

    當地時間6月18日,李克強總理在英國智庫發表演講,儘管面對的是全球頂級智庫,在旁徵博引的格言和靈活運用的數據之外,演講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可能不是那些宏大敘事,而是幾處打動人心的細節。

    演講中,李克強對在座的東道主們説,“我敢説你們中很少人去過中國的棚戶區,我去過那裏,而且多次去過那裏。”他曾經在遼寧工作近3年,那裏曾經建造了大量的棚戶區,歷經幾十年。“它不具備基本的生存條件,不遮雨、不擋風、不抗凍,甚至人們到了寒冬的時候要穿上棉衣、戴上棉帽,加上幾層棉被才能入睡,這些人加起來就有3個億。”

    這樣一個簡單的細節,迅速讓後面“3個億”的數字變得無比真實。在所有聽眾或讀者面前,那不再是一個輕忽冰冷的數字,而是對應3億在冬天難以溫暖入眠的鮮活生命。“颳風下雨加層被”,讓人想起清代鄭板橋所言:“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那些淹沒在棚戶區的民間疾苦,李克強並非不知情,而是有著很多切身的經歷與感受。

    此外,李克強也再度提及中國2億多在城裏工作的農民,他們還不能和已經取得戶籍的人人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務。這算是總理的心病,因為他在國內外的講話中已經很多次提到這一現象,如今中國政府正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就是要解決這些真問題、老問題。

    在李克強的方案裏,一方面是讓已經在東部城市工作的1億還具有農民身份的人取得正式的城市戶籍,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務;另一方面,就是要讓1億人,根據他們的意願回到中西部的家鄉,就近實現城鎮化,因為中國的東部城市容量有限。

    在後面的演講裏,李克強還提到一個細節:“很多中國人出國旅遊説我們要買一件國外的産品回來送給自己的朋友,他精心挑選了,買回來以後給自己的朋友時,翻翻裏面的標簽,‘Made in China’,中國貨繞了一圈又回來了。”這個故事未必是總理本人親歷的,但卻是很多中國人的有趣又無奈經歷。

    不過,李克強講這個細節並非為了幽默,而是強調中國製造需要向中國創造升級,畢竟中國製造的還主要是中低端産品。幾天前,李克強在院士大會上也講了另外一段親身經歷的故事:某外國政要向他推銷本國飛機,順勢將一款同類飛機模型作為饋贈禮物送給了他,結果他接過模型,翻過來一看,底下竟然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

    於是,李克強對院士們説:“模型是我們造的,飛機卻是他們賣的。你們想想,我們要造多少飛機模型才能換他們的一架飛機?我越想這買賣越不划算呀!”這種不划算的感覺越強烈,才會刺激人“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所以,此番在英國,李克強再次重申“中國的工業化要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兩三個真實的細節,或許不足以給世界介紹全面完整的中國形象,但卻可能是許多讀者、聽眾長久留在心間的例子。

    中國總理在外講演,不僅僅是描述“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也要談談“面臨的挑戰”和“必須克服的困難”,這才是一個完整而真實的中國。一個人敢於承認自身的不足,這是自信的表現;在承認不足之後,又敢於承諾解決問題,這是勇氣的表現。對一個政府而言,也是如此。

    在李克強的講演中,幾處細節向世界傳遞了真實中國的片段,但在坦陳問題與困難之外,也為解決它們埋下了伏筆——城鎮化、工業化的不足,恰是中國還能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歷史條件。正如李克強在演講後文中提到,“中國還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之中,中國發展的不平衡,區域、城鄉間的差距本身就是潛力,有著巨大的內需。”

    也因為這樣的洞見,李克強在外界憂慮中國經濟放緩時給出了誠實而堅定地回答: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他相信,只要運用東西方的智慧治國理政,把握方向、勤奮工作,中國的經濟會長期保持中高速的增長。也只有在保證經濟增長于合理區間,前面提到的問題才能夠得到合理解決。

    縱觀此次演講,正所謂:幾處細節打動人心,自信勇氣塑造形象。其實,放在歷史的長河中,李克強此番在英國的演講,又何嘗不是中國千年變遷的一個細節。(田享華)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