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星辰大海出發 中英合作升級新篇章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19 11:15 來源: 中國青年網
【字體: 打印本頁

    17日,李克強總理與英國首相卡梅倫共見記者。在見面會上總理表示,中英將共同設立總額為2億英鎊的科學基金,以加強聯合科學創新合作。同時,兩國的《聯合聲明》也強調了將重視中英聯合科學創新基金的作用,推進衛生、環保科技、水和食品、城市化、能源和教育等六個優先發展領域的科研。

    此次價值2億英鎊的科學基金的設立是三十多年來中英科學合作的一次總結。1978年,中英兩國便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書;1998年,雙方更是確定了將高科技領域的合作作為今後發展的重點。自1998年以來,中英兩國已隔年輪流舉辦過6次部長級科技合作聯委會。在過去的三十年裏,中英在前沿科學、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環境、人口健康、食品安全、應用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展開了充分的合作,創建了包括“中英創新計劃”、“中英科學橋計劃”、“中國明天計劃”等多個合作平臺。近年來共設科學基金的合作形式更是受到兩國政府與學界的青睞,如聯合研究創新基金(又稱“牛頓基金”)便於今年上半年正式啟動。而此次設立的2億英鎊科學基金無疑將把兩國科學合作向前推進更大的一步。

    如果將目光探溯入歷史深處,我們會發現中英兩國的科技互助早已進行了數百年。古代中國在經驗科學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英國近代興起所依賴的遠洋貿易、商業文書以及槍炮彈藥都深受中國四大發明的澤被。只是中國一直逡巡在現代科學殿堂的門前,久久不入,被後來者居上,人們唏噓之餘更多是不解,成為科學史上著名的“李約瑟之謎”。其實,謎底並不複雜。現代科學在英國的出現是因為兩個傳統的結合,即講究經驗實證的工匠傳統與以理性追問終極意義的哲學傳統的結合。在17、18世紀的英國,工匠與哲學家兩個身份的結合誕生了最早的科學家,他們以實驗實踐來尋求終極真理,開啟了現代科學之門。中國沒能經歷這樣的結合,工匠唯有經驗,而哲學家囿于思辨,古代中國就此與現代科學無緣。

    近代以來,西學東漸,中華文明也融進了新的基因。在以英國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文明的刺激下,中國人也學會了運用經驗手段來探索超越樸素經驗的終極世界,追尋人類與自然的終極奧秘,成為中華文明最重大的自我革新。而今,我們站在這條歷史長河的末端,回望著往昔的艱難曲折,我們更加珍視中英兩國科技合作新進展裏的歷史意義:這是中華文明自我革新的巨大成就,我們完成了偉大的追趕,得到世界先進水平的認可;同時我們也沒有驕傲自滿,中國人對“實踐檢驗真理”的現代科學仍保持著強烈的興趣與十足的動力。中英科學基金將太空項目——這個最能體現現代科學真諦的領域——列為第一個合作項目,在總理看來無疑顯示了“我們合作的雄心”。

    中英科學基金的設立有著超出科學領域的象徵意義,它不僅會促進科技的進步,其本身也代表了國家合作方式的升級。正如總理所講,“我們的合作不是簡單的買賣”,中英科學基金設立的背後其實是中英兩國在攜手共建人類新秩序上的共識:無論是向著星辰大海的前進,還是針對人類新未來的探索,中英兩國乃至世界各國都應該攜起手來,以分享合作的態度,以平等協商的途徑,戮力同心,共同進步。這個科學基金的設立將成為中英科學合作乃至更廣泛層面合作的新起點。

    我們還欣喜地看到,兩國政府首腦表示,未來5年中國將向英國派遣1萬名公費留學生,英國也將在2020年前輸送8萬名學生來華學習。這些學生將是此次中英合作的最大受益者與責任肩負人,他們承擔起了合作共創人類新未來的歷史使命。向著星辰大海出發的新生力量,已如八九點鐘的太陽,冉冉東升。(陳澹寧)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