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文化遺産日”系列活動之一,由文化部主辦,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承辦的“城鎮化進程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論壇”6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王文章和非遺領域知名專家、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保護單位代表及新農村建設社區代表等出席。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及:1978年到2013年,我國城市常住人口從1.7億增加到7.3億,城鎮化率由17.9%提升到了53.7%,城市數量由193個變為658個,建制鎮的數量從2173個變為20113個。在工業化快速發展和由此帶動的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社會取得全面協調發展的同時,保護與傳承我國以傳統農業文明為基礎孕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面臨新的挑戰。 與會專家分別就城鎮化進程中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及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深度分析。劉魁立、田青、徐藝乙、蕭放等從不同角度論述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在城鎮化過程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專家們認為,寧可讓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小眾化,也要保持它的獨特性,並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法提出3條建議:一是保留,在新的社區裏保留傳統的活動空間,保留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標誌物,保留相關的民間組織和節慶儀式活動;二是有機嵌入,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非物質文化遺産主題要素與今天的社會生活巧妙對接,讓非物質文化遺産有機嵌入當代的社會生活體系;三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産形式改變之後,保持其功能。 與會者還對《文化部關於加強城鎮化進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指導意見(提綱)》進行了集中討論。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