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就緬甸總統和印度副總統訪華有關情況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20 19:02 來源: 外交部網站
【字體: 打印本頁

一、中國、印度、緬甸共同商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週年紀念活動將於6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28日舉行的紀念大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出席29日舉行的紀念招待會。 

  緬甸聯邦共和國總統登盛、印度共和國副總統安薩裏將出席上述活動。

  二、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緬甸聯邦共和國總統登盛將於6月27日至30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三、應國家副主席李源潮邀請,印度共和國副總統穆罕默德·哈米德·安薩裏將於6月26日至30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問:請介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週年紀念活動有關安排,以及緬甸總統登盛和印度副總統安薩裏訪華有關情況。 

  答:1954年,中國、印度和緬甸三國領導人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60年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歷經國際風雲變幻考驗,為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所接受,成為指導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至今仍對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印、緬三方商定共同舉辦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週年紀念活動。6月28日,習近平主席將與緬甸總統登盛、印度副總統安薩裏共同出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週年紀念大會和慶祝晚宴。29日,李克強總理將與緬甸、印度兩位領導人共同出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週年招待會暨圖片展。三國領導人共同出席紀念活動,體現了三方在新時期繼承和弘揚五項原則、共同致力於實現和平發展的決心,必將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我相信,在三方共同努力下,有關活動將取得圓滿成功。

  中方高度重視登盛總統訪華。習近平主席將為他舉行歡迎儀式並舉行會談,李克強總理、張德江委員長等中國領導人將同他分別會晤。此外,登盛總統還將赴河南洛陽訪問。

  中緬是傳統友好鄰邦,兩國人民有著深厚的“胞波”情誼。長期以來,兩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睦鄰友好關係,取得豐碩成果。此訪是登盛總統任內第三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對新形勢下推動中緬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方堅定奉行對緬友好政策,希望通過此訪,鞏固中緬睦鄰友好、增進戰略互信、推進務實合作,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中緬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中方高度重視安薩裏副總統訪華。這是今年5月印度新一屆政府成立後,印國家領導人首次訪華,對新形勢下推動中印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主席等領導人將會見安薩裏副總統,李源潮副主席將舉行歡迎儀式和會談。此外,安薩裏副總統還將在學術機構發表演講,並赴西安訪問。

  中印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重要的新興經濟體。近年來,中印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健康平穩發展,政治互信不斷加深,各領域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在國際地區事務中保持良好協調配合。印度新政府成立後,雙方展開了密切的高層互動,一致同意加強務實合作,進一步推進中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中方願與印方共同努力,建立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係,攜手實現共同發展。

  問:近日,中國海事局發佈通告稱中國4處新的海上鑽井平臺將在南海相關水域進行作業。中方是否有意通過此舉向外界傳遞某種信息?

  答:中國海事局通告清楚表明,有關鑽井平臺作業海域位於中國廣東省和海南省近海。對於這些正常的活動,沒有必要做過度解讀或進行豐富的聯想。

問:幾年前,緬甸政府宣佈暫停密松電站項目。此次緬甸總統訪華期間是否會與中方談及此項目?中方是否希望緬方恢復有關項目計劃? 

  答:關於緬甸總統登盛訪華期間是否會談及密松電站項目,目前我沒有信息向你發佈。我想指出的是,中方堅持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開展海外重大項目合作,要求有關企業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履行好社會責任,也要求有關國家保障當地中方企業的合法利益。中緬雙方有關部門和企業正就密松電站項目保持溝通,尋求解決辦法。

  問:第一,能否介紹“南海九號”鑽井平臺目前位置及目的地,是否會進入中越爭議海域?中方是否認為該舉動會引起越方抗議?第二,菲美即將舉行聯合海上軍演,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包括“南海九號”在內的有關鑽井平臺位於中國廣東省和海南省近海。中國海事局通告標出了明確坐標,你可以去查一下地圖。可以説,中方是在自己家門口做事,個別人對此進行過度解讀或不當聯想,純屬無事生非。

  關於第二個問題,我們希望有關國家多做促進本地區國家安全互信,有利於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事情。

  問:據報道,日方稱將很快公佈“河野談話”調查結果。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答:強徵“慰安婦”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二戰期間對亞洲等受害國人民犯下的嚴重反人道罪行,鐵證如山。任何企圖為侵略歷史翻案的行為都是不得人心的。我們敦促日方切實正視和深刻反省侵略歷史,以負責任態度信守“河野談話”等對國際社會作出的表態和承諾,以實際行動妥善處理包括“慰安婦”問題在內的有關歷史遺留問題。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