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探討中希合作新思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21 19:46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希臘期間,李克強總理同薩馬拉斯總理、帕普利亞斯總統和米瑪拉基斯議長分別舉行會談會見。雙方將發表聯合聲明,簽署一系列涉及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海洋、質檢等領域的政府間協定和商業合同。兩國總理將共同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論壇,並視察中遠比雷埃夫斯港碼頭。

    李克強總理此訪受到各界關注,這對進一步鞏固中希傳統友好,深化兩國政治互信起到哪些積極作用?將給中希擴大各領域務實合作帶來哪些新的機遇?帶著這些問題,6月20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部主任崔洪建接受專訪,解讀中希合作新思路。並與廣大網友暢談希臘的風土人情,剖析李克強總理海洋觀及中希合作1+1>2等熱點問題。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恰恰源於文明DNA的一部分

    在談到中希文化交流的問題時,阮宗澤説,李克強總理的講話當中反復講中國的和平發展。中國能夠和平發展很重要的一點來源於我們文明的支撐,歷史的積澱。總理多次講到中國沒有擴張的基因,沒有擴張的文化。世界應該更好地來理解中國文化對未來發展的一種塑造和影響的作用,因為今天的中國一舉一動都受到大家的關注。“你在聚光燈下,必須要適應這樣一種新的場合。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就是大家在羨慕你的同時很多問題都蜂擁而來,最大的問題就是中國能不能堅持和平發展。”

    阮宗澤強調説,“有的人説中國外交變強了,對外要示強,要咄咄逼人了,你是不是要放棄和平發展?我想包括主席和總理,習主席在歐洲專門講了向世界介紹中國,而且講得非常實在。這次總理又反復地講,就是要讓世界放心。中國對自己走和平發展的不光是一個政策的宣示,恰恰是源於我們文明的DNA的一部分。”

    李克強總理選擇非常恰當的時機和場合闡述海洋觀

    對於李克強總理在演講中闡述海洋觀,崔洪建説,李克強總理選擇了非常恰當的時機和場合。因為希臘是海洋文明的發祥地而且是海洋大國,所以在希臘這個場合談海洋觀非常合適、非常貼切。

    崔洪建説,中國提出要建設海洋強國的發展目標,外界有一些猜測,尤其是西方的輿論,西方重點是看中國的海洋強國“強”在哪些方面。另外近幾年在中國周邊圍繞海洋問題和領海爭端有一些矛盾和雜音。“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要建設什麼樣的海洋強國,中國怎樣看待自己在海洋事務中的地位?中國怎樣看待一個國家的發展和海洋的關係?我覺得這些問題實際上就已經提出來了。這次恰好到了一個恰當的時機和場合,給咱們中國提供了一個平臺,就是説我們要大聲地告訴世界,我們怎麼看待人類和海洋的關係,我們怎麼看待我們的發展和海洋的關係,我們怎麼看待在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的過程中怎麼實現國際合作。我覺得這些問題的答案會集中體現在李總理的演講中。”

    中希合作“義”字當頭互利共贏

    在談到李克強總理表態和希臘的合作是“義”字當頭互利共贏時,阮宗澤表示,人們都在問總理的行程為什麼選希臘,希臘又不是歐洲的大國,而且是受債務危機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有什麼意義?這恰恰是義字當頭的體現。

    阮宗澤説,希臘是一個文明的大國,有悠久的歷史。“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的一個代表,中國是東方文明的一個代表,兩個文明在一起,兩個大的文明在一起握手,我想這對世界也會帶來非常亮麗的顏色,在今天世界經濟危機,我們處於所謂的後危機時代,大家説老實話對未來的前途不是那麼樂觀的時候,有這種文明支撐我們,給予了我們很強大的信心。所以這個“義”我覺得就體現在大家患難見真情。”

    崔洪建説,未來中希合作的思路就是中希有良好的基礎,有歷史的深厚積累,有深厚的情感因素,還有巨大的合作空間,這幾乎是一個完美的情況。“今後中國應該比如在一些政治事務上,在一些地區事務上要更多地和希臘進行合作。另一方面,經貿上要在尊重雙方的共同利益的基礎上,要體現合作,要體現感情,要體現這種厚度。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向。而這個方向反過來,我覺得可以為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合作提供一個非常好的榜樣和參照。”(呂佳)

責任編輯: 呂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