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下一個目標:全球創新中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22 09:25 來源: 解放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21日,以“邁向全球城市的産業升級與競爭力提升”為主題,聚焦上海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的“上海2040戰略專題”系列研討會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舉行。為何要提升産業能級?哪些産業適合上海未來?如何實現産業升級?城市規劃如何應對由此帶來的人口結構、就業分佈和城市空間的變化?與會專家圍繞這些話題暢所欲言。

    上海要做“創新中心”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朱曉明提出,上海的下一個目標是“走向創新中心”。他指出,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四個中心”都是産業中心。從目前的發展看,成功的企業都在從“産品中心”向“産品中心+創新中心”轉型。創新是不容忽視的發展趨勢,放在城市上,就是從“産業中心”走向“産業中心+創新中心”。

    朱曉明提出,打造“創新中心”,需要重視技術路線和環境條件。在技術路線上,城市要多一點科技預測。他説,“昨天的科技預測,會點燃今日的科技創新”。過去的有些科技預測,如今已經來到人們身邊,比如大數據;所以上海對未來的産業升級預測,也要多一點科技預測。

    創新所需要的環境條件則有三個,分別是基礎設施環境、人才培養環境和政策環境。基礎設施環境分硬體和軟體兩方面,前者包括水電氣、路橋隧等,上海已經有很好的基礎;後者則可歸納成“大、雲、平、移”,即大數據、雲計算、平臺、移動互聯網。這些軟體能讓數據共享、資源傳遞、成本降低。在人才培養環境上,上海不僅要優秀人才,還要有更多的創新型人才。政策環境方面,上海更好地實現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

    産業升級的四個問題

    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孫珊指出,上海中心城的就業密度遠高於新城和郊區,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産業就業崗位大部分集中在中心城內,並且呈高密度集中態勢,工業就業崗位基本分佈在新城和其他郊區地區,與居住空間的融合度較低。

    從未來發展看,一個城市應當合理佈局産業空間,推動二三産業合理佈局和融合發展,實現生産、生活的一體化推進。所以,上海産業升級要回答好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面對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趨勢,未來城市的産業結構究竟是怎樣的?孫珊解釋,有經濟學家曾提出,在未來10年內,中國現有企業中的50%會消失,這與産業發展的大環境有關。正因為此,要正確評估上海現在産業發展的潛力,合理定位未來的産業發展方向,從而構築起支撐上海國際競爭力的産業體系。第二個問題是,在新的産業體系下,會産生哪些新業態?新業態的誕生會給城市人口、産業空間以及就業分佈帶來怎樣的影響,需要提前規劃,積極應對。第三個問題是,上海現有的工業園區轉型和發展路徑在哪?上海新一輪總規提出建設用地負增長的總體要求,工業園區轉型迫在眉睫。最後一個問題是,採取哪些措施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推動上海産業升級?

    “第六産業”引人深思

    對於上海未來的産業,專家們紛紛“大膽想象”。

    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所長楊建文提出“第六産業”概念。他説,此前講得較多的是第一産業、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但現在已經有了1.5産業、2.5産業,甚至3.5産業,也就是“服務業的服務業”。其實,1+2+3等於6、1×2×3也等於6,“+”和“×”,意味著産業的多樣性,需要引人深思。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産業經濟學系主任芮明傑認為,未來上海不僅是國際化大都市,更應成為一個綜合性的“全球城市”。全球城市與國際化大都市的差別在於,前者擁有全球視野的領導力、是全球性的要素流動與配置的中心、有全球性的機會與吸引力、具備全球性基礎設施和聯通能力、有全球性的知識氛圍和創新文化,以及具備全球性的身份標識。

    具體來説,未來上海應當具備低碳、環保、智慧化的生産體系,成為全球資源配置中心之一,擁有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産業結構特徵,産業組織體系以平臺為基礎、大企業為主導、中小企業群有序構成,以及擁有完整高效創新服務體系。

    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任浩則建議工業園區等産業園區在轉型時,要注重經濟與社會的結合。比如,在園區空間佈局方面,不能僅以單一産業為主的考慮來佈局,而是要考慮産城融合;在産業結構選擇上,要為上海打造“全球城市”服務,選擇具有全球性標誌的産業;在發展目標中,要考慮發展動力,不能簡單用外延方式,應當注重內生;在管理模式上,要進一步提高專業服務能力。(記者 任翀)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