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 陳鍵興)時隔4個多月,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與台灣方面大陸委員會主委王鬱琦二度正式會面,地點從江蘇南京換到了台灣桃園。張志軍成為首位跨過“黑水溝”、踏上寶島台灣的國臺辦主任,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由此實現了互訪。這是落實國臺辦和陸委會常態化聯絡溝通機制的重要一步,對於提升兩岸交往制度化水平、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走向新境界具有重要意義。 互訪的實現,意味著互信的增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鞏固深化新階段後,兩岸雙方創造性地建立了國臺辦與陸委會間的常態化溝通聯絡機制。首度“張王會”在大陸舉行之後,張志軍赴臺便受到兩岸各界的普遍期待。在台灣發生反服貿學運風波、一些人對兩岸互動氛圍不無憂慮之時,第二次“張王會”如期于上半年內在台灣登場。“張王會”持續進行且有來有往,是兩岸雙方在政治互信不斷增強的情況下作出的特殊安排,充分表明雙方都以建設性的積極態度,秉持誠意、善意,務實推動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的“對口”交流,以期不斷增進了解、深化互信、凝聚共識。 “張王會”在台灣舉行不僅深具象徵意義,實質成果亦不容輕忽。在此次歷時兩小時的會面中,雙方就當前兩岸關係形勢和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發展交換了意見,達成諸多積極、務實的共識,包括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和推進ECFA後續商談進程,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相銜接的適當方式和可行途徑,推動研究解決大陸旅客在台灣中轉問題,等等。由此可見,這一高層次的兩岸制度化溝通平臺已“平穩上路”,開始發揮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又一扇對話之門正式打開,又一座溝通之橋“建成通車”,一來一往的首輪“張王會”當被寫入歷史,也將拉開兩岸良性互動嶄新階段的帷幕。 民眾的呼聲,同胞的訴求,是信心與責任的來源。誠如張志軍所説,今年以來,兩岸關係保持大局穩定,取得新的進展,雖出現一些新情況,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向未變,各領域交流合作的步伐未停,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仍是兩岸的主流民意。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間的聯絡溝通機制順暢啟動運作,可謂開局良好,確實不負眾望、不辱使命。可以預見,只要這一機制繼續完善,將有助雙方不斷提高政策溝通效率,及時妥善處理兩岸交往中的重要問題,為推動兩岸關係的全面發展“蓄電”、“加油”、“護航”。 從萬物復蘇的早春,到生機勃勃的初夏,“張王會”跨越海峽,向世人展現了兩岸中國人一道致力解決歷史與現實問題的決心與智慧。展望前景,兩岸同胞翹盼豐收時節,期待纍纍碩果。我們相信,只要兩岸雙方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鞏固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增進互信,相向而行,就能不斷推動兩岸溝通對話與交流合作取得新進展,不斷破解妨礙和制約兩岸關係發展的難題,不斷凝聚起兩岸同胞的力量,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之路上共襄盛舉、共蒙其利、共享榮光。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