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專家學者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貢獻智慧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27日電(記者 潘瑩)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研討會27日閉幕。來自中國、俄羅斯、印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土耳其、美國等23個國家100余名專家學者,圍繞“共建共享與共贏共榮”的研討會主題,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戰略構想積極建言獻策。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以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五通”為主要內容,以重大合作項目為抓手,以完善合作機制為載體,努力打造惠及沿線各國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參會專家和學者圍繞“五通”,就加強雙邊多邊經貿、科技、人文合作,構建合作機制和平臺深入進行研究,在熱議絲綢之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同時,也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提出各自建設性的看法。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當代中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鄧肯·弗裏曼表示,中國和歐洲大陸的經濟往來不斷增長,但是雙方還有著更大的經濟合作空間。中國提出新絲綢之路的構想對如何加強中歐之間的經濟紐帶尚不明確。他建議,雙方需要通過政策溝通,對中歐經濟一體化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敘利亞大馬士革大學戰略中心主任巴薩姆·阿不·阿不都拉赫説:“從我們的祖先開始,中敘兩國就建立了友誼,在絲綢之路連接下,兩國關係越來越好。現在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首先要解決安全的問題,有了安全才能發展。新疆工業發展迅速,其他各項事業也蓬勃發展,尤其在文物保護方面,這都是值得敘利亞學習的。希望能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修建鐵路,促進兩國友好關係向前發展。” 中國是哈薩克斯坦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哈薩克斯坦總統戰略研究所對外政策和國際安全處研究員魯斯蘭·伊齊莫夫建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初期,應該把精力集中在深化跨境運輸、物流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多邊合作上。 圍繞道路聯通等通道建設,專家學者表達了迫切的願望。印度中國研究所專家鄭嘉賓説,從新德里到烏魯木齊要在廣州轉機,需10個小時,如果能開通新德里直飛烏魯木齊的航線,只需3個半小時,相信航線的開通能促進兩國之間的友誼更上一層樓。 “民心相通”關係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民意基礎,怎樣才能做得紮實有效?對此,新華社副總編輯彭樹傑指出,媒體應充分發揮社會共識塑造器的作用,加強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宣介和解讀,向社會公眾完整、準確地講清楚“是什麼”和“為什麼”這兩個關鍵問題,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手段夯實建設經濟帶的社會民意基礎。 在如何進一步拓寬金融合作領域,長期研究絲綢之路經貿往來的新疆財經大學校長崔光蓮建議,應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組織平臺和亞洲開發銀行中亞區域經濟合作機制推進成員國之間的貨幣金融合作,以實現與經濟合作的融合。 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研討會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新疆社會科學院共同承辦,會期兩天。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