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建黨93週年楹聯詩詞徵集反響熱烈 已收數萬件作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29 21:3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 由中宣部《黨建》雜誌社、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國楹聯學會、中華詩詞學會聯合發起的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93週年,“把楹聯寫在黨旗上”、“詩詞飛揚黨旗飄”楹聯、詩詞徵集活動正在火熱開展。此次活動得到廣大黨員群眾的熱情關注和踴躍參與,截至目前,共收到楹聯4.5萬多副,詩詞2.3萬多首。

    活動開展以來,各地各單位積極響應,組織廣大黨員群眾參與。天津市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多家高校大學生發起聯合倡議,號召廣大在校學生積極參與投稿,將徵稿活動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引入大學校園。浙江省台州市廣播電視總臺成立專門工作小組,聯合多家單位面向全市徵集稿件,並通過當地廣播公告、電視臺主頻道、網站首頁將編輯整理的部分作品同時發佈推廣。有關部門和各級楹聯學會、詩詞學會積極組織楹聯詩詞愛好者參加投稿。廣西南寧市詩詞協會、湖北洪湖市詩聯學會、山西方山縣老齡辦等單位組織當地楹聯詩詞愛好者積極投稿,並將收集整理好的作品集中交給本次活動辦公室。

    從年逾九旬的老者到稚氣未脫的學生,從普通農民工到高校大學教授,從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到海外華人華僑,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地域,一份份最樸實無華的感動,卻是同一主題下對黨的濃濃真情與深深感念。

    家住廣東佛山市今年91歲、幾乎與黨同齡的胡北靈老先生,賦詩云:“光輝黨史憶當年,九十三周慶壽筵。中國人民同祝賀,神州萬古福無邊。”他用一生的回憶表達出對黨的感激之情。

    “媽剪福娃躬黨幟;我書大壽獻童心。”今年12歲的山西聞喜西街示範小學六年級的王杉,用一副楹聯傳遞出參加此次投稿活動中媽媽剪紙、自己寫毛筆字時的家和融融。

    為了培養孩子的愛國意識,北京海淀區的聶秋帶著自己的兩個女兒,11歲的陳子傲和4歲的陳子賀,一起參加這次的投稿活動。身為老師的聶媽媽説,現在的孩子每天都在享受生活,作為家長,能與孩子一起感受歷史的苦難,讓孩子懂得愛自己、愛自己的國家、努力創造幸福生活非常有意義。

    遼寧綏中縣72歲的李景祥自己不會使用電腦,手部有疾無法書寫作品,於是他讓孫子代筆完成自己的楹聯作品:“國慶民慶家家慶慶祝黨的生日,山笑水笑人人笑笑看國旗飄揚。”這種兩代人間的口述筆錄跨越了歲月的鴻溝,成為爺孫倆共同的溫馨記憶。

    家住江蘇南通市的許勝曾是新四軍戰士,已88歲高齡。在人生記憶裏,最讓他津津樂道的仍然是34年軍旅歲月,祖國山河留在他心中,萬千言語化為詩作《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93週年抒懷》:“年齡漸老心猶壯,步履趨艱志尚貞。寫稿吟詩歌盛世,添磚加瓦獻微忱。”

    “蒼山高呀洱海深,白族人民苦難淵。中國有了共産黨,人民得救星……”這首詞雖然不符合古體詩詞的徵稿要求,但來自雲南大理的李汝植堅持寄來一首白族調山花詞,用來表現少數民族群眾對中國共産黨的深情厚誼和對幸福生活的無比珍視。

    來稿中,還有漂洋過海寄來的作品。來自美國加州薩克拉蒙托的廖仁智用楹聯“鐮刀鐵錘開創,共享共有共未來;綁腿草鞋歷程,自強自律自作主”,表達自己心繫祖國,感念祖國帶給他的那份民族自豪感。而來自加拿大溫哥華的吳玉燕在楹聯中寫道:“共産黨開創偉業造福人民流芳萬古;新中國速增經濟強化三軍震撼全球”,道出了對黨取得輝煌事業的禮讚,也表達出海外赤子熾熱的家國情懷。

    這次徵文活動規模大,覆蓋範圍廣,來信來郵中的件件楹聯詩詞作品,字字句句都飽含對中國共産黨崇敬與感激及對未來的殷殷之盼。現年75歲家住天津市濱海新區的李蔭寰在投稿時特意選用一枚“黨徽”郵票貼在寄稿件信封上,以表達喜迎黨的生日、積極參加本次活動的激動心情。李老在作品中,手書一副字體工整的硬筆楹聯:“江山美德馨政善因圓夢;歲月新聚力凝神為復興。”字裏行間透出作者對黨取得輝煌成就的深深敬意。

    上海一家電纜公司的職工張峻華寄來一封名為《江山》的長長來信:“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的江山,我們的隊伍是人民的軍隊,我們的黨是人民的黨。只有凝聚廣大民眾的心,團結一致,用廣大民眾的智慧,去攻堅克難,勇往直前,才能去開拓未來。”雖然不是為了參與投稿獲獎,但這封信中寫滿了正值不惑之年的普通黨員對黨的事業發展和國家未來的熱切期盼,它更像是面向黨旗的一次莊嚴宣誓。

    “我相信《生命的力量》,相信習主席能帶領我們實現偉大的夢想。”這是一位身在福建廈門市名為馬保衛的農民工的來信。他在信中提到自己因為工作的原因,很少接觸網絡。雖然生活不十分富裕,但是他對生活仍然積極樂觀,他將用“每一滴汗珠張揚時代的風采”。

    浙江嘉興市的黃建中除寄來自己的多首詩詞投稿作品外,還特意附上自己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1990年7月所作《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而創作完成的音樂作曲,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表達對以焦裕祿等為代表的先鋒模範黨員的崇敬之情。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