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旅遊管理體制改革 簡政放權步伐還需加快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03 12:39 來源: 法制網
【字體: 打印本頁

    7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會議指出,加快旅遊業改革發展,是適應人民群眾消費升級和産業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對於擴就業、增收入,推動中西部和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和生態環境改善,意義重大。(7月2日中國政府網)

    事實上,早在1992年,中央就明確提出旅遊業是第三産業中的重點産業,此後《中國旅遊業發展“十五”計劃和2015年、202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到,到2020年,中國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將達580到820億美元,國內旅遊收入2.1萬億到3.0萬億元人民幣,旅遊總收入將超過3.6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屆時國內生産總值的11%。

    也正因此,今年下半年的首次國務院常務會,就將確定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列入議題,説明在本屆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簡政放權、保障民生、狠抓落實的大背景下,如何儘快推動旅遊業及其相關産業規範有序健康發展,從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釋放改革紅利,已經尤為緊迫。

    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改什麼、怎麼改,這是當務之急要解決的問題。從國務院常務會確定內容的字面來看,看似輕描淡寫,但實則句句切中肯綮。

    這次國務院常務會提出,要以改革開放增強旅遊業發展動力,推動旅遊市場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減少行政審批,在投融資、用地、宣傳推廣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做大做強旅遊企業。

    這其實説的是準入。記者近期在對廈門市正在推進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調研中了解到,有青年創業者創辦旅行社,儘管工商登記註冊的門檻已經完全放開,3天就可拿到營業執照,但此後向旅遊局申請《旅行社經營資格證》,仍需很長時間甚至數月,而這將直接影響到一個企業的正常經營。

    在此方面,今年初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針對海南旅行社面臨的審批手續繁瑣等問題,將旅遊管理體制改革納入到當年重點推進的八項改革事項中。

    顯然,要實現增強旅遊業發展動力的目標,就需要像已經全面鋪開的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一樣,徹底拆除限制民間資本的“玻璃門”、“彈簧門”,真正讓市場準入門檻降下來,政府相關部門簡政放權的步伐還需要繼續加快。

    對於如何拆除這些行政審批的藩籬,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有業內專家表示,比如旅行社辦理分支機構,按照去年10月1日起實施的旅遊法,需要先許可再審批,而根據當前的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企業註冊實行的是先照後證,如何讓不同的法律規定間綜合協調、相互對接,需要進一步明確和統一。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明確,要優化旅遊發展軟硬環境。加強旅遊市場監管,嚴厲打擊亂漲價、“黑導遊”和強迫消費等行為。

    這其實説的是監管。近年來,旅遊業之所以亂象叢生飽受詬病,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除了部分中小旅行社無序競爭的原因外,也暴露出有關部門監管不力的問題。

    “在整體的法律體系沒有健全前,將市場完全放開可能會有問題,但反過來,行政管理就沒有問題嗎?很多時候,不是制度不好,而是執行不好,比如濫用職權,比如多頭管理造成的權責不清。”有專家指出。

    因此,問題的關鍵,還是如何儘快構建起一套完善的監管程序和監管體系。比如,嚴加管制黑旅行社、黑導遊,一經發現,可以施以行政賠償性罰款。再比如,構建科學的評價機制和誠信檔案,加強信用監管,建立旅行社等級評定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使違法者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只有這一系列的配套監管制度都健全起來,旅遊市場才能獲得規範有序發展,旅遊發展的軟環境也才會真正得到優化。

    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還提出,要提升旅遊産品品質和內涵。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用創意設計創新旅遊産品。

    這其實説的是創新。在當下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的時代背景下,任何行業要想獲得持續的生命力和競爭力,都需要不斷更新思路、創新産品,這對於作為現代服務業排頭兵的旅遊業來説,更是如此。

    但如何創新,則是個問題。對於未來的旅遊業發展,國內早就形成一個比較共識的看法,都是深入推進市場化,把旅遊業作為完全競爭的行業。

    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有業內專家表示,“眼下出現了一個‘反彈’,即旅遊和地産行業的結合,這在推進市場化過程中,讓人有一個顧慮,有些企業和團體可能會把旅遊當作圈地的一種手段。”

    專家表示,在充分的市場經濟競爭機制下,産業融合確實是一種趨勢,但如何引導其健康發展,形成良性競爭,不讓政策走偏,這也是深化旅遊管理體制改革中需要引起重視的一個問題。(余瀛波)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